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八三章 南巡,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經開化了呢?華夏的持續移民之下,以後南美洲肯定還是華夏人同化印第安人。

在那裡以後只會有一個主要的民族——華夏。

那麼接下來就剩下一個非洲了。董書恆暫時手還伸不了那麼長。

但是普魯士人已經在非洲獲得了殖民地。根據董書恆同阿達爾伯特親王之間達成的協議,華夏會和普魯士共同開發這些殖民地。

到時候移民開發當地的肯定是華夏人。普魯士相當於以土地入股,他們只要獲得收益就好。

亞洲的戰略前面已經說過了。

歐洲那邊現在都是文明國家,華夏是沒辦法插手進去的。

但是華夏也可以利用好他們之間的矛盾。

董書恆是在上海見到的約翰·塞納。為什麼他會在上海呢?

進入八月份後,董書恆感覺自己在新京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了就給自己安排了一次南方出行。

這次他是以國家元首的身份故地重遊。

從北向南沿著運河行進。他第一站視察了建設中塘沽新城。

在這裡一座工業區正在崛起。隨處可以看到正在建設中的廠房。有一些較早建好的廠房已經都開始投入了生產。

現在華夏初立,政府灑出了大把的貨幣,這直接就拉動了國內的需求。各種生活物資的銷售比以往更加的火爆。

所以有些精明的商人早就看好了這樣的商機,儘早開工投產,爭取讓自己的商品賣上一個好價錢。

董書恆又抽空去長蘆地區看了一下新投入使用的鹽場。這是他的老本行。華夏南方的海鹽要數淮鹽最有名,因為靠近揚州,這裡的鹽銷售面最廣。

北方的產鹽地就要數長蘆鹽場了。兩者也是滿清時期兩個最大的鹽運使衙門所在地。

現在長蘆這邊也沒有鹽丁了,一部分人分了田地成了農民,還有一部分鹽丁成了新的長蘆鹽業公司的職工。他們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

董書恆肯定了劉文錦在經濟建設上取得的成就。

劉文錦也在心中慶幸自己當初將寶押到董書恆的頭上真是一個明智之舉。

一個人要想獲得好的發展,不僅僅要會做事兒,不僅僅要有能力,還必須眼力好,能夠跟對人。

第二站,他去了山東地區,主要去參觀了菏澤。

原本的山東西部丘陵地帶現在憑空出現了一個大澤,不禁讓人感嘆滄海桑田。

杜輝全程陪同了董書恆參觀這一重大治黃工程。

董書恆第一眼看到這個大澤的時候,也被震撼了。因為夏季剛過,現在大澤中蓄水量基本上處在一年中的最高水平。

所以湖面的面積也是最大的時候。

董書恆一行人在大澤的一處碼頭登上了一艘汽船。隨著汽笛鳴叫,汽船緩緩地駛進了大澤之中。

時不時還能夠看到一座座小島出現在大澤中。杜輝解釋說那是原來的崮子。

四周陡削、山頂較平的山在山東這裡就叫做崮。

這是魯西這裡的一種地形特色。

此時崮子上的人早已經搬走。因為被大澤的水包圍了,此時崮子上面不再是那麼幹旱。而且現在沒人打理了。崮子上草木茂密,鬱鬱蔥蔥。

遠遠地看起來,碧綠碧綠的,蔥蘢一片,倒映在湖面上,分外地美麗。

一群群的野鴨以及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水鳥反應倒是迅速,人剛離開這些崮子,它們就已經在這上面安家了。

這些大澤中的孤島正是水鳥的天堂。

“杜輝啊,你們水利部有空的時候部擬寫一份大澤周圍環境保護的草案交到法制部門,由政府出臺。這裡的環境一定要保護好。要將這裡建成一個惠及山東、河南的水源地。”

董書恆在這個大澤中轉了一圈,感覺這裡有些像千島湖,不過菏澤比千島湖要大的多了。

董書恆覺得這裡以後肯定會成為北方的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不過目前暫時先不用想了,現在的華夏人還在為了溫飽而掙扎。

董書恆走訪了一些山東的普通農戶。很多人家的主糧還是紅薯煎餅。

山東人愛吃煎餅,但是一般的家庭現在還吃不上白麵煎餅。大部分人家都是將紅薯切片曬乾磨成粉烙煎餅。

用黃豆、玉米、花生以及一部分小麥搗碎了煮成成的糊糊加上紅薯煎餅就是他們主要的吃食。

董書恆知道他看到的人家已經是日子過的比較好的了。那些太窮的估計底下的華夏官員都不好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