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八二章 收服河中地區,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波敵人的援軍。

現在張樹舜的手中握著大量的浩罕俘虜。

整座浩罕城已經陷入了絕望之中,最後的決戰即將到來。

那天阿里汗將國相和薩爾達則將軍召集到了王宮之中就是做最後的討論。

他向國相詢問是否還有和平解決問題的可能。

國相告訴他,除非向這些華夏人投降,否額沒有和平解決問題的可能。

他向薩爾達則將軍詢問是否能夠守住城池。

薩爾達則將軍告訴他敵人的炮兵有絕對的優勢,守住城池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可能。頂多就是在敵人攻進城池之後,在巷戰中讓敵人付出一定的代價。

阿里汗知道,要是讓對方付出一定的代價,那麼最後失敗了,自己必然不會得到什麼樣的好下場。

他又詢問是否可以到布哈拉請求援軍。畢竟布哈拉的大汗應該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這個方法可行,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薩爾達則將軍坦言自己根本守不到那個時候。

那麼尋求英國和沙俄的支援就更加來不及了。

“國相,你說本汗如果投靠華夏,能夠得到最好的結果是什麼?”阿里汗有些喪氣地問道。

如果能夠活下去,誰也不會想要死的。阿里汗還有很多美麗的妻子,有一堆的的孩子。

“陛下,請恕老臣直言,陛下如果現在就投靠華夏的話,那麼老臣覺得陛下至少能夠保住皇宮中的財富,保住自己以及家人的安全,甚至能夠保留一個國王的封號。”

“如果現在華夏的皇帝足夠的大度的話,他會在自己的京城留給陛下一個府邸。”

老國相十分中肯地說道,他的話似乎打動了這位汗王陛下。

老國相也不想打下去,他也有一個大家族,犯不著為了浩罕汗國而陪葬。

“國相,還麻煩你走一趟對方的軍營吧。本王不想看著浩罕城的百姓生靈塗炭。”

為期十餘天的浩罕汗國之戰最終以浩罕汗國西爾·阿里汗的投降而告終。

張樹舜在浩罕城東被炸燬的城門樓前接受了浩罕汗國的投降。

一名復興報的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了投降的過程。

一身盛裝的浩罕汗王西爾·阿里汗在復興軍士兵組成的臨時儀仗隊前,向復興軍的指揮官十一師師長張樹舜交出了自己手中代表權力的大印。

然後這位汗王帶著家人以及王宮之中的財物在一隊復興軍士兵的護送下踏上了前往伊犁惠遠城的路。

到了惠遠城之後,忙的團團轉的左季高接待了一下這位汗王,轉手又派人將他護送到了新京城。

對於這位亡國的國王,董書恆並沒有苛待。但是也沒太放在心上。現成的府邸是沒有的。

董書恆以宗主國大總統的身份封了他一個歸義侯的爵位,然後在新京城郊劃了一塊地給他,府邸自然要他自己去建。

董書恆知道這些人不差錢。隨後浩罕汗國的土地全部被華夏收回,浩罕的貴族被允許帶走自己的一部分財富。他們的被分散安置到了許多地方。

這些人善於經商,成為了活躍在華夏商業領域內的一支重要資本勢力。

巴扎拜帶著塔什干城以及所有柯爾克孜人歸服了復興軍。

此人的歸附讓左季高非常的高興,左季高要經略西域必須要有一隻可靠的騎兵隊伍。

他在天山給柯爾克孜人分了一塊牧場,然後從柯爾克孜人中徵募了一支騎兵,作為遊騎兵的班底,然後仿照漠北騎兵旅的模式報請建立了四個騎兵旅。

後來復興軍擔心這些柯爾克孜人聚居在一起,今後可能會尾大不掉。

又將這些人分散安置到各地的國營牧場當中。他們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但是卻再也形成不了獨立的勢力了。

浩罕汗國其他幾座城市因為兵力都已經抽調了出來,所以張樹舜派了幾支偏師就拿了下來。

不過,當他們覺得事情就要結束的時候,浩罕城卻又來了一隻布哈拉的大軍。

本來布哈拉人聽說華夏的大軍達到了浩罕汗國,準備過來渾水摸魚。結果當他們的趕到了時候,人家的仗已經打完了。

浩罕城基本上處在浩罕汗國的西部了。

所以布哈拉的軍隊直接就開到了浩罕城外。

不國復興軍的騎兵沒有給他們靠近城池,在城西遠遠地和布哈拉的軍隊對峙。

布哈拉見華夏的騎兵數量不多,屢次上前挑釁。不過復興軍絲毫沒有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毒士子

石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