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一六章 拉達克,回到清朝做鹽商,獨孤賞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的發展非常不利。
尤其是魏玉祥還想要入閣,更進一步。
但是按照復興軍現在的規定。今後要是沒有五年以上在基層歷練的經歷,是不可能入閣的。
按照新的組織法。只有內閣的總理、副總理還有委員才算是閣員。才可以參加最為核心的決策。
魏玉祥早已不是以前的那個小幕僚。
他這些年直接或者間接參與了很多高層的決策。
眼界和心性都已經今非昔比。
董書恆這幾年比較忙,經常要出去跑。又沒有發現合適的人選。只能一直將這個小舅子給扣在身邊。
“玉祥,怎麼樣,你有沒有推薦的接任人選?”董書恆含笑問道。
“總統,我哪裡有什麼人選。原本我們侍從室培養的幾個能夠獨擋一面的,全都給您調到地方去了,反倒是我這個主任被困在這個位子上。”
“況且也是您自己要用人,當然得您自己挑選。”
董書恆無奈道:“好吧,自己挑就自己挑吧。你幫我參謀一下。那個姜玉欽怎麼樣?”
“是內政部的那個姜玉欽?”
“嗯。”
“我知道他,蘇州五君子的老五嘛!寒門出身,淮海書院首屆畢業生。”
“這個人性格溫和,做事兒很細心,有調理,做過縣長、知府,從基層上來的,現在是內政部副部長之一。”
魏玉祥號稱是“新京百曉生”。
因為侍從室需要跟各個部門條線打交道。
所以魏玉祥認識的人很多,訊息也是最靈通的。
要說著新京城中誰的人脈最廣,那可能就要算自己這個小舅子了。
董書恆此時要放魏玉祥出去,自然是提前做過工作的。
事實上他已經找姜玉欽談過話。
這位五君子中的老五今年也已經三十五歲。
正是最有精力的年紀。
杜輝、丁洪林、羅正初、呂斌、姜玉欽五人都是寒門出身。
這蘇州的寒門其實也窮不到哪裡去,至少是能夠吃飽飯的。
當初他們一起相約去了當時董書恆創辦的淮海書院。
不知道有多少人對他們冷嘲熱諷,說他們不走正途。
當時的淮海軍入不了讀書人的眼。
淮海書院的創立,被當時的讀書人看做是董書恆一個商人出身的軍閥,給自己洗白的舉動。
為正經的讀書人所不恥。
但是現在那些人悔的腸子都清了。
許多人在復興軍掌權之後再投靠,就只能從鄉鎮基層做起了。
而姜玉欽等五人從書院一出來就身居高位。
因為他們都是書院精心培養出來的。
畢業的時候正好又趕上了復興軍大規模擴張。
另外他們的老師很多都是復興軍的高層。
僅僅幾年時間,混的最好的大哥杜輝已經是水利部的部長。
其他幾人也都是身居要職,或者是自己所在領域的佼佼者。
姜玉欽與杜輝一樣走了從政的道路。
不過他不像杜輝直接進了部裡,而是從基層一步步做上來。
“那就這樣,回頭我讓他到侍從室報道,你帶他一段時間,帶好了你才能夠走。”董書恆叮囑道。
“這是自然的,傳幫帶可是我們侍從室的傳統。”
“那你說說,你想去哪裡工作。你知道的,從侍從室出去的官員,我都會盡量滿足你們要求的。”
“總統,還是您安排吧,您是知道我只是想去地方上歷練一下,在您身邊,被您的日月之輝覆蓋,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
“好啊,那就幫你送到一個偏遠點的地方,去高原行省吧。”
“妹夫啊,不帶這樣的,我只是想要歷練一下,你也不至於讓我去哪裡吧!”魏玉祥的下巴差點直接脫臼。
魏玉祥是沒有去過那裡,但是西域的一些海拔較高的地方他可是去過的,在那些地方,喘不上氣的感覺真的很難受。
“玉祥,我可不是跟你開玩笑的,而且你過去可是有使命的。”
“走,跟我一起到地圖前,我來跟你說一下。”
董書恆帶著魏玉祥來到他辦公室的地圖前指著西南方向說道:“你看這裡,崑崙山和南邊的喜馬拉雅山脈之間有一條河谷,當年陳玄策就是走這裡遠征天竺的。”
“這次在次大陸作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