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讀山海經,美麗心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傳說瞿如鳥三足,人面,是由人表演的鳥神。這是從巫祠的壁畫得到的資料。在禱過有一條水,叫作浪水。浪水和下面的丹水在丹江山地的南坡。浪水裡有虎蛟(娃娃魚)棲息。
丹江的古名叫作丹水。丹水從丹穴山發源,向南流注於渤海。丹水邊棲息孔雀。渤海與今天的渤海重名。渤海其實是今天的江漢平原。漢水曾經是一片寬闊的水域,通向長江海溝。這一支丹人的分支後代向東遷徙,在黃淮平原定居下來。這一篇史詩也在黃淮地區流傳。在黃淮,這一支後代接受了古漢語,方言也帶進了古漢語。可知,渤字是方言。可知這一支丹人的後代分支叫作渤人。
犀,兕,象,虎蛟,孔雀,從動物分佈看,屬於熱帶叢林氣候。孔雀也適宜在溫暖氣候生存。
從丹江向東是一片山地,從位置看,就是秦嶺的餘脈大別山。
在發爽,汎水急流而下。白猿在山間棲息。有一條山谷叫作育遺,多怪鳥,凱風吹。凱風就是南風。可知是南北走向。
旄山,無水,多金玉,多蛇。
陽夾,無草木,多水。
灌湘,上多木,無草,多怪鳥。
雞山,是黑水的發源地。黑水和赤水,兩條古水的方言名,在古書中多次出現,用今天的話說是兩條母親河。黑水在黃淮南部,是後來楚人的領地。赤水在六盤山以西,是後來匈奴人的領地。
令丘,有一條山谷,叫作中谷。中谷的風叫作條風。凱風,條風,可知這一片山地的山谷是溝通南北氣候的通道。
昆者之山,多金玉,多染料。有一種植物叫作白咎jiu。白咎長得象樹,有紅色斑紋,汁液很甜,可以吃,又可以為玉石著色。白咎,南方特徵的植物。還有大蛇就是蟒,也是南方動物。這一經的動物和植物與一經,二經明顯不同。
禺稿,多怪獸,多大蛇。
南禺,這個地方有鳳凰。鳳凰就是孔雀。有佐水向南流入海。
上面的這些地名從位置看是在秦嶺與大別山交界的山地裡。史詩到這裡就結束了。這是什麼時間的事情?不晚於公元前4千年。這是因為以後的年代始族人走向平地長時間在大別山南坡的淮河平原生存。後來,這一支丹人的後代是怎麼到黃淮呢?春秋時有一個“桔生南為桔,生北為枳”的小故事,可知,淮河的楚祖先和山東的齊魯的祖先各自獨立生存,直到周以後還保持地域的獨立。
這一篇史詩記錄了渤人向東遷徙,但是沒有走出山地,史詩結束。這是因為江漢平原形成得晚。渤人沒有進入江漢平原。
這一份資料實在是太珍貴了。它顯示出來楚祖先的輪廓:
這是一片海邊的山地,條風,凱風陣陣,熱帶動物棲息,宛如西雙版納風光。渤人在這片山地採集,遊走,留下了分支始族的名字。丹人的分支渤人接受了古漢語。
這一片山地哺育了一支著名氏族,但是,我們看到的資料卻是:
1山是高山深谷,2山有犀,象,娃娃魚,是亞熱帶森林地貌。3山有孔雀。這三山是秦嶺南的山地和林地。4山,無草木,多水,多白猿。5山,谷出凱風,6山,多金玉,無水,多腹蟲,7山,無草木多水,8山,無草,(與櫃山的記錄極相似),以上五山,是高山與平地的邊緣地帶,說明南山經人從山地走向了平地。9山,雞山,出現旱情,10山,多火,11山,有南方樹,12山,有蟒,13山,水夏出東閉。
以上五山,描繪了嚴重的乾旱氣候。這是因為渤人的時代結束於公元前4千年。收集資料的時間不早於公元前3千年。收集資料的時候,長江海溝消失,渤人的領地也不再是西雙版納風光 。
原文
第一山,天虞山
南次三經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第二山,禱過山
東五百里,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交(鳥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名自號也。浪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海。其中有虎蛟,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第三山,丹穴山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以下是後人的話,混入了正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ying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第四山,發爽山
又東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