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大空頭,夢幻天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估這些貸款,因為我們一直沒有資料,”艾斯曼後來說,“我的名字已經深深地嵌入了這個行業。我的整個名聲都建立在研究這些股票上面。如果我錯了,這可能就是史蒂夫·艾斯曼事業的終結。”
艾斯曼在1997年9月發表了他的報告,當時正是美國曆史上最大一次經濟繁榮的中期。之後不到一年,俄羅斯出現斷供潮,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也倒閉了。在隨後奮力上岸的過程中,早期的次級貸款放款人無法收回資金,很快成批成批地宣佈破產。他們的失敗是由於他們會計實踐中的不道德行為,他們在利潤實現之前就記入了收益。按照文尼自己的說法,除了文尼,沒有人真正明白他們這些貸款中的貓膩。“發現這個市場上居然有這種無效率的情況存在,真的讓我感覺很棒,”他說,“因為如果市場掌控了一切,那麼我或許是做錯了。看著這些艱深晦澀的東西,你還能說什麼呢,為什麼還要去費那些精神呢?但是,據我所知,除了我沒有任何人研究那些即將在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中破產的企業。我看到了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事情真的很蹊蹺。”
發現末日機器的引擎 真實的金融界
真實的金融界
就是在這一刻,人們首次知道了艾斯曼並不只是有一點憤世嫉俗。他的腦海裡有一張金融界的圖畫,這張圖畫與金融界的自畫像有著天壤之別,而且要比後者更接近於真實。幾年之後,他辭去工作,進入了對沖基金奇爾頓投資公司(ChiltonInvestment)。他對告訴別人把他們的錢放到哪裡已經失去了興趣。他想,如果他自己管理資金,而且按照自己的判斷投資的話,他或許還能夠維持自己的興趣。在僱用艾斯曼之後,奇爾頓投資公司也有了新的想法。“說到史蒂夫,”奇爾頓公司的一名同事說,“是的,他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但是他會選股嗎?”奇爾頓公司最終認為他不會選股票,因而重新調整了他的工作,讓他重拾他的老本行,為那些真正作出投資決策的人提供服務。艾斯曼討厭這個工作,但他還是做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學到的東西,讓他為即將發生的危機作好了準備。他了解了消費貸款市場內部正在發生的一切。
時間到了2002年。在美國,公開上市的次級貸款公司無一倖存。然而,有一家歷史悠久的消費貸款巨人——家庭金融公司(HouseholdFinanceCorporation)成立於19世紀70年代,長期以來都是這個領域的領導者。艾斯曼一直認為他對這家公司非常瞭解,直到有一天,他忽然意識到,他其實並不瞭解這家公司。2002年年初,他拿到了家庭金融公司新的住房權益貸款業務的銷售檔案。該公司的執行長比爾·奧爾丁格(BillAldinger)在競爭對手紛紛破產的情況下,仍在大力發展家庭金融公司。正在消化網路泡沫破滅苦果的美國人,似乎應該沒有胃口借入新的債務,然而,家庭金融公司的放貸速度卻穿前的快。它的一個重要增長來源是第二抵押貸款。檔案上提供的是一份15年期的固定利率貸款,但是它被偽裝成了30年期的貸款。它將住房擁有人在15年間需要還款的金額假設性分攤到30年間,而且問:如果你原本應該在15年內支付的款項分30年來支付,你的“有效利率”會是多少?這是離奇的不誠實的銷售宣傳。借款人聽到的是“7%的有效利率”,而事實上利率為12。5%。“這是無恥的欺騙,”艾斯曼說,“他們在愚弄他們的客戶。”
艾斯曼很快從借款人中找到了投訴者,他們說出了他們身上剛剛發生的事情。艾斯曼尋遍了全國各地的所有小報紙,在華盛頓州的貝林哈姆鎮找到了一個名叫約翰·史塔克(JohnStark)的記者,他為《貝林哈姆新聞》寫稿。在艾斯曼突然找到他之前,史塔克寫了一篇關於4個認為自己受到了家庭貸款公司欺騙的當地人的故事,這4個人找了一名代理律師,想起訴這家公司,並且宣佈抵押合同無效。“一開始我還有點懷疑,”史塔克說,“我以為又是一個借錢借得太多的人,而且還聘用了一名律師。開始的時候我並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一見報,就吸引了很多讀者:在貝林哈姆周邊的數百人拿起了報紙,發現他們原本以為利率是7%的抵押侍,事實上利率是12。5%。“這些人不知道從哪裡冒了出來,”史塔克說,“他們憤怒了。他們中的很多人以前沒有意識到他們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無論艾斯曼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他都把問題推向了另一個極端。他的工作就成了全力對抗家庭金融公司。他提醒報社的記者們,他動員雜誌撰稿人,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