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重回之風雲路,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沒等林海進去,一屋子的人聽說小書記來了,就都湧了出來。劉文輝的姥姥姥爺都已是六七十歲的人了,林海忙上前扶住了問候了一陣,然後請他們回屋裡坐,自己就在外面和劉文輝談點事。一家人見林海上門就知他有事,忙搬了桌凳放在院子裡,倒了茶便進屋迴避了。趙書記也說大隊還有事趕緊溜了。
林海林海攙著老人進了屋後才回來坐下道:“劉文輝同志,我來的目的不說你也知道。你寫的東西我看了,很有見地。今天來就是想和你做進一步的細談,還希望你原諒我的冒昧,咱們敞開了說。”
劉文輝見林海的態度很誠懇,也就痛快的答應了。
開始是林海問,劉文輝答。後來就互有問答,到最後也分不清誰問誰答了,反正倆人是越說越投機。漸漸的林海也把劉文輝的基本情況大致搞清楚了。
()免費電子書下載
原來劉文輝今年三十歲,河中農學院六七屆畢業生。父親是陸山縣農機廠的一個普通工人,家裡沒什麼門路,六九年就被分配到了平陽地區的最偏遠的山區縣竹林縣,在縣農業局上班。由於他平常愛提個意見和建議什麼的,領導嫌他多事,加之他又不是本地人,所以基本把他閒置在一邊。
可劉文輝偏又是個閒不住的人,沒事就看看書,再到下面轉一轉,局裡不給補助費他也不在乎,所以對山區的情況很瞭解。光明大隊的事他在竹林就聽說了並深以為是,也知道有林海這麼一個小書記。這次來姥姥家正好碰上大隊徵求建議,問了舅舅後才知道,這又是那個已當了公社副書記的小書記搞出來的。
“山區經濟模式”幾個字讓劉文輝眼前豁然一開,好象有了一塊萬能磁鐵,把頭腦裡原來散亂的東西一下就彙集在一起,產生了有一股要把心中所想全部整理出來的衝動。於是他就用心寫了這麼一份報告。其實對小河公社是否會重視這些建議,他心裡並沒有做什麼太多的指望,倒是不吐不快才是主要的動機。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昨天中午剛把報告給了大隊,今天上午林海就找上門來了。加上林海對老人的態度尊敬有加,才使得他能無保留的和林海進行交流。
林海對劉文輝道:“咱們現在都是紙上談兵,劉文輝同志,你願不願意把你的想法變成現實呢?”
劉文輝道:“當然願意。算上文革停課,我已經八年沒做什麼事了,已經到了而立之年,面對林書記你,我是萬分慚愧啊!”
林海道:“大器晚成的有志者數不勝數,何況你還在年輕人之列。你願不願意來這裡工作,當公社副主任,負責山區經濟模式的實施。”
光是為了想調回陸山,劉文輝跑了好幾年都沒結果,現在一聽不但能調回來,而且還能當官,雖不在縣城,但重要的是有了實現理想的初步條件,劉文輝當然願意。可一想到辦調動之難,林海又只是個公社副書記,剛熱起來的心又有些冷了。
他道:“我倒是願意,但是這可能嗎?”
林海道:“這些事你就不用操心了,都由我來辦。等一會你和我一起到公社一趟,見一見公社王書記,調人的事還是要徵求他的意見。雖然他不會反對,但見一下你,和你談一談還是有必要的,這是對你負責也是對領導的尊重。”
劉文輝道:“去到是可以。只是林書記你看到公社就已經是午飯時間了,不如在我們這吃完飯再走,家裡的菜都是現成的。”
林海一想可不是?王書記中午是回家吃飯的,這會去了他也不公社。另外如不在這吃飯,劉文輝肯定也會認為自己見外,剛拉近的感情又會產生隔閡,還不如痛快點答應。便說道:“好啊!以後就是同事了,我就不客氣了。”
一聽小書記要在家吃飯,女人們都趕快進廚房準備去了。林海趁這功夫也和劉文輝的姥爺姥姥和母親拉起家常。
劉文輝已結婚,愛人在縣百貨公司上班,有一個三歲的女孩。劉文輝的愛人現在又懷孕了,今年六月就可以成為四口之家。聽說可以把劉文輝調回來,大家都意外和高興。
林海道:“可惜離家還是遠了一點,還是照顧不了家,咱們以後一步一步來。”
劉文輝的母親說:“這就不錯了,總算回到了自己縣。我親家他們也在縣城住,家裡事還真不用他操什麼心。把工作幹好就行。小書記這事謝謝你了!”
說話間菜就陸續端上了桌。林海看著劉文輝的兩個舅舅在張羅倒酒就趕忙道:“等一會回公社還有事,照說是不能喝酒。不過今天有老人在,我就喝一個雙杯,祝兩位老人家健康長!五世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