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部分,中國秘密戰,賴賴,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功打入延安,要防止洩密;被延安破獲,更要遮醜;反正程慕頤不好再提這個漢中特訓班。後來,程慕頤隨同蔣介石撤到臺灣,就更不可能給大陸留下公開文字了。
第七章 延安反特第一案
探究奇案(3)
也不能光怨作者弄不清楚,軍統這兩個區都有一個“程一”!知情人都說漢訓班的領導叫做“程益”。現在看,這個“程益”顯然是化名。可是,誰能說清這個“程益”是“程一鳴”之中的“程一”還是“程慕頤”之中的“程頤”?在作者看到的檔案中,程慕頤簽名有時就用“程一”!
從國民黨方面落實了漢中特訓班的來歷,又要問:共產黨方面為何不公開披露這個成功
的反間諜案件?
趙蒼璧、郝蘇這些老保衛,保密觀念已經融化到血液裡面,甘當無名英雄也是自覺遵從的職業道德,他們不說,可以理解。可是,還有那麼多史學工作者、報告文學家,為什麼別人也不寫?
直到1995年,《陳龍傳》終於提到此案,但也比較簡略。
後來,又在師哲回憶錄之中找到一個線索。師哲提道:“康生利用漢中特務訓練班一案,即‘戴案’,開始製造‘特務如麻’的輿論。”
人所共知,康生藉口反特,在延安大力推進“搶救運動”,錯整了大批好人。
難道,漢中特訓班一案還是延安“搶救運動”的誘因?
如果屬實,那麼,這個案子的後果,已經超出一般的反間諜工作範圍,而是具有相當的政治作用了。這個案子也就更加值得查實,更加值得總結了。
可是,如果這個案子確實對搶救運動有影響,那麼就必須問問:這個案子本身是否屬實?
因為,搶救運動中的案件,大多屬於冤假錯案。作者的母親就在那個時候坐過保安處的監獄。
這個“漢中特訓班案件”是否屬實,該問誰呢?
辦案人,一般都會認為自己辦的案子屬實。
所以,儘管作者十分尊重這些老保衛,但是,為對歷史負責起見,還是必須另行查實。
另一條查實途徑是尋找涉案人。一般地說,案件的當事人,總是傾向否定案情或是減輕案情。如果當事人也能證實,應該說這個案件就是可靠的了。
那就要尋找漢中特訓班的“特務”了。
第七章 延安反特第一案
尋找“特務”(1)
作者尋找的第一物件,當然是漢中特訓班案件的主角——吳南山。
郝蘇的材料寫道:“吳南山在這個案子中有很大功績,後來經西北局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請隴東地區領導人和公安處的同志不要忘記這個人。”這說明辦案人認定吳南山在此案之中具有關鍵作用,也說明辦案人擔心此人的下場。
這個擔心不是沒有根據的。
此案破獲之後發生的搶救運動,有多人捱整,趙曉晨等人還整理了一份關押在保安處的人的名錄,其中雖然沒有吳南山,卻有幾個涉及漢中特訓班案件的人物。陸為公,曾任慶陽中學校長、慶陽縣長,吳南山主動交待,第一個找的就是此人。可是,此人卻在搶救運動中進了邊保的監獄。同獄還有祁三益、王星文等人,都是後來加入了邊保組織的前漢中特訓班成員。那麼,吳南山是否也會捱整呢?
熟悉西北情報史的李啟明、嚴夫等人,也不知道吳南山的去向。那個時期的情報、保衛工作相當機密,不在一個系統,往往不知情況。作者只有在採訪中到處打聽。一次,在採訪當年隴東地委幹部馬兆祥時,聽說吳南山解放後在甘肅平涼地區工作。於是,作者就試探性地給平涼寄去一封信。①
過了一段時間,居然收到吳南山的回信!
原來,吳南山早已離休,現住蘭州,輾轉接到寄給平涼的信件。得知這個當年卓有貢獻的人物現在享受離休幹部的待遇,作者不禁替郝蘇了卻一份擔憂。但是,吳南山卻沒有提供案件的詳情。信中說道,此案的經過已經向組織上詳細交待,若要繼續瞭解,請透過公安部門聯絡。
這就使作者為難。向現在的公安部門解釋為何瞭解五六十年前的案件,也要合適的理由呢。
後來,作者又從陝西省公安廳公安史志辦公室整理的邊保名錄中,從中找到吳南山、李軍的名字,就給這兩家掛電話。得到的訊息如雷轟頂:吳南山剛剛去世!李軍也在更早的時候去世。
真是懊悔!為何沒有抓緊採訪這兩位關鍵人物?懊悔之餘,還是把自己幫助楊玉英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