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絕對6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部分,迷失的盛宴:中國保險產業1919-2009,絕對601,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國興業又以最快的速度遞交了新的標書,將擬持股比例降至20%。調整之後,法國興業的中方夥伴名單中增加了大連實德集團以及吉林信託投資,後兩者的廣發銀行持有比例均為10%,法國興業、寶鋼、中石化的持有比例為20%,剩餘5%則由加拿大Caisse des Depots基金持有。
花旗的變陣頗費周折。
但是,這次調整卻為另外一個保險巨頭——中國人壽製造了機會。同時保險“國十條”的及時出爐,也使得中國人壽參股的制度障礙不復存在。
6月初,花旗與國家電網和中國人壽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將一起競購廣發銀行股權。花旗集團將持股比例下調為20%,凱雷私人投資公司持股比例調整為5%,中國人壽和國家電網各持20%,剩下的20%由中糧集團持有。
不過,市場懷疑,花旗和戰略投資者之間有默契,團隊成員只作為戰略投資者,行使股東分紅權益,而將廣發銀行的實際控制和管理權交給花旗集團,同時花旗將保持未來政策鬆動時增持的權利。
事後的安排也表明,花旗獲得對廣發銀行絕對的經營控制權。董事會16個席位,花旗佔6席,行長由花旗派人擔任,花旗派出重兵擔任主要部門業務主管。
表12…1 花旗入主廣發銀行之後派駐的高管
資料來源:《花旗廣發百日裂痕 辛邁豪的五年計劃再次被否決》,2007年4月15日《經濟觀察報》,李利明。
9月,花旗的團隊意外生變,凱雷集團決定退出。一個傳言稱,凱雷不滿自己僅持有5%的股權,因而萌生退意。同時傳出,花旗集團旗下的Associates First Capital(第一聯合資本)將加入花旗競標團,計劃持有廣發銀行5%股權。
實際上,第一聯合資本並不合適。第一聯合資本是花旗集團6年前收購的子公司,這實際使花旗集團牽頭的財團獲得廣東發展銀行25%的股權。事實表明,這部分股權後來為IBM信貸所獲得。
當兩家外資做到表面合規之後,平安似乎離目標越來越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廣發銀行的收購大戰中似乎處於劣勢的平安,並未停止其收購銀行的舉動——深圳市商業銀行最終成為平安之囊中物。
7月中旬,保監會主席吳定富罕見地表示,保監會支援中國平安收購深圳市商業銀行,中國人壽參股廣發銀行。就在此時,市場甚至傳出,平安退出廣發銀行的競購。
然後出人意料地,8月上旬,原本出價最低的平安放手一搏,修改其廣發銀行競購方案,將向廣東省政府捐贈現金數十億元人民幣,以解決廣發銀行的壞賬問題。
這使得平安與前兩者價格上的差距縮小。
不過,這一奇兵無助於改變結果。2006年8月31日,花旗等3家投資者團隊向廣東發展銀行提交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最終要約。
廣發銀行按照“報價選高不選低、條件選好不選差、報價和條件要完美結合、對廣東發展銀行未來持續發展有利”四個方面的標準,選擇花旗投資者團隊首先進行最終簽約性談判,另外兩個團隊作為備選團隊。
2006年11月16日,廣發銀行與花旗投資者團隊簽署股份認購協議及相關附屬協議。此前,仍有波折,2006年10月,花旗集團的重要中方合作伙伴中糧集團突然退出。不過,這空缺很快由中信信託和普華投資填補。
最終的持股結局是,花旗集團、中國人壽和國家電網分別持股20%,中信信託持股12。8488%,普華投資8%,IBM信貸4。74%。
這場超過一年的世紀大戰,最終以花旗之險勝而畫上一個句號。
參股廣發銀行,花旗唯一感到道德上歉疚的就是浦發銀行。
2006年年初,花旗終結了和浦發銀行簽訂的排他性協議,這份排他性協議規定:“花旗銀行及其子公司不得購入任何中國境內銀行(浦發銀行、浦發銀行子公司以及花旗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實體除外)的股權或股本經營權”。
入主廣發銀行之後,花旗和浦發合資的信用卡單元處境尷尬。因為廣發銀行本身有信用卡牌照,而且經營得不錯。
不過,花旗和廣發之間的蜜月並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
2007年3月28日,辛邁豪擔任廣發銀行行長100天。此前一週,花旗派出的工作小組提出的廣發銀行中期戰略規劃具體框架又一次被否決了。在過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