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小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部分,30之後靠錢賺錢,塵小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個小時,收取幾千上萬元的比比皆是。據知情人士透露,北京某著名高校熱門專業一名講師的書稿費就足以支撐他買回一輛奧迪車。

其實,不僅僅大學教授,中學、小學教師也成了令人嚮往的職業。據悉,北京市的一所普通中學,僅2003年查出的一筆教育亂收費就高達700多萬元,這些錢被幾名校領導私分,於是,他們全成了百萬富翁。而北京市的許多普通中學教師的月工資已超過4000元,超過了國家最高一級的公務員工資,甚至超過了大學教授的工資。而有的學校教師的購房補貼,一貼就是三四十萬、五六十萬元。

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教授、講師早已不是新鮮事。面對崇拜周杰倫、渴望與老師“平起平坐”的學生,20世紀70年代年輕教師更懂得怎樣保持授課的新鮮感,他們的觀念和表達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特別是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20世紀70年代人已成為“中流砥柱”。

作家

年薪:3萬~15萬元

20世紀70年代人出生在一個講“理想”和“遠大抱負”的年代,卻不得不生活在一個重視現實的社會里。從小形成的世界觀使他們思想開放,憤世嫉俗,但又不得不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和平年代不會產生驚天動地的好小說,但卻不妨礙大批20世紀70年代作家的誕生。“因為無奈,我們存在;因為存在,我們無奈。”

◇歡◇迎◇訪◇問◇BOOK。◇

第22節:“白骨精”們的財富人生(4)

於是,我們看到了20世紀70年代生人中獨有的文學“另類”。

吃香行業

IT業

年薪:5萬~80萬元不等

儘管這年頭總體薪酬增長最快的三個行業依次是手機制造業、電信業、汽車業,而傳統IT業起色不大。但因為電信屬於壟斷行業,而汽車業基本是國企的天下,這些領域給青年人施展的空間並不是很大,能創造青年神話的非IT莫屬。

自從1993年第一根網際網路專線在中國開通,一群20世紀70年代生人的名字便與中國網際網路事業緊緊聯絡在一起。11年來,中國IT產業風起雲湧,經歷了天堂與地獄。中關村裡第一批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CEO們,也從狂熱歸於理性。“知識英雄”、“知本家”、“IT新貴”,當罩在頭上的一個個光環時不時斷電無光時,只有他們清楚。傳奇背後的酸甜苦辣。不過,就現實而言,許多堅持下來的人已經開始看到了IT第二波的來臨。

傳媒

年薪:3萬~20萬元不等

像家電、汽車大多數行業一樣,傳媒業開始越來越像企業了。目前傳媒業已經能感到市場的手在調控。這意味著傳媒業對投資者和操作者的要求更高了,如何精打細算,如何經營管理、制定戰略變得至關重要。對紙質媒體而言,不僅要有一流的策劃、採編人才,還要有出色的廣告、發行、排版、設計、管理人才及獨具慧眼的投資商,才能直面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文化競爭,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尤其是當前媒體發展,已進入產業化、資本化運作的品牌競爭時代,人才更是傳媒生存和發展的制勝法寶。

20世紀70年代的人最厭惡的是“原則”,因此那些以求新求變、新鮮刺激為特點的職業就成了20世紀70年代生人的天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媒業飛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人如魚得水。我們看到,報紙不斷在加厚,出了“週末版”還有“月末版”,雜誌分出了上半月和下半月,電視節目更是在不停地創新,做遊戲、找物件,親戚朋友一起上。報刊編輯,網站策劃,簡訊寫手,乃至新聞線人、專欄作者等一些新職業令人眼花繚亂,而你再看看,這個行業中多數是20世紀70年代的人在唱主角。

金融

年薪:5萬~50萬元不等

有人說,金融業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這幾年跳槽率最高的恐怕非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業莫屬,一個部門經理帶著本部門全體人員一起從國有商業銀行跳到股份制小銀行已經不是新聞。有能力才敢進行新的嘗試,而這些有能力的人多是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

在銀行業中收入最高的,除了高階管理人員就是客戶經理,拉存款有提成,營銷貸款也有獎勵,銀行員工的收入拉開了距離,而業績優秀的客戶經理中20世紀70年代的人佔了相當的份額,因為他們精力充沛,敢於啃硬骨頭,並且他們一些長輩的親戚目前可能正是政府、企業等部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與情人

冷如冰

少爺,別太放肆

西門線上

對酒當歌

天馬行空

孔子密碼

猜火車

紅嗩吶

炒作

請不要在組織裡談戀愛[綜鬼滅]

天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