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部分,三國之仲謀天下,淘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墒親齙降囊皇油�剩�褂惺裁純傷檔摹�
無論是劉繇還是公孫度這個兩個諸侯,對於麾下兵卒的待遇,都是遠遠比不上江東的。
江東對於麾下編制之內的將士,無論是平常的待遇,還是死後的撫卹金,都是全天下絕對最好,任何一個江東將士服役之中,憑藉著軍餉,最起碼的能養活一大老小。
如今天下,人命賤如草芥,一個人能吃飽活下去就已經慶幸了,一般諸侯對待麾下的普通將士最多是就吃飽飯,就算有軍餉,一個月的軍餉也是太低了。
不是他們摳門,而是因為他們是沒有這等財力,而江東被稱為富裕之地,可不是開玩笑的,天下之大,諸侯無數,若是軍事力量和地盤,江東最多在前五,但是論起糧食和經濟,江東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
有財力,有糧食,才能養得起更多的兵馬,這就是一個鐵的定律。
江東豐饒,這其中的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江東本來就有這個底子,還有一個就是孫權的存在,他有超越這個時代的思維,比一般人更加重視的經濟的發展。
雖然他沒有主宰江東經濟的發展,但是他在江東也算是一個高層決策人,孫堅對他的建議,向來是不打折扣的。
他重視商人,連帶著徵東將軍府對於江東的商人也有一種重視,慢慢的就形成的一種影響力,所以這幾年江東的商人活躍的很,商人活躍,自然而然的也能帶動江東的經濟發展。
正是因為有江東的強大財力和糧食支援,孫權才有膽量拿下遼東,遼東是一個苦寒之地,不可否認,這裡有很多的資源,甚至擁有最精銳的騎兵,但是這裡的荒涼,一般人就算送上門來,都未必真的不敢接下。
遼東有時候就是一個包袱。
以遼東如今的狀況,起碼三年之內,必須要江東糧食支援,才能平穩的發展,想要自給自足,最少要三五年。
當然,這也未必一定要在糧食方面下功夫的,遼東還是一個牧場,而隨著沓津港口的落成,江東和遼東的商道徹底的貫通了。
江東商賈經歷過的夷洲和舟山的航行,如今對海上的畏懼越來越少,不少人都知道北地有大商機,所有海軍貫通遼東之後,江東不少的商人開始合夥組建商隊,來往北地,把江東的貨物和北地的貨物交易。
東海之上,除了海軍之外,越來越多的商船在不斷的航行了,江東的造船廠僅僅是出售商船這個一塊就已經賺的不少。
畢竟有錢的江東商人不少,其中包括一些世家豪強,也組成的商隊。
利益能改變很多的觀念,就算世家也不得不承認,面對龐大的利益,有些原則是要放棄的。
江東和北地,兩地相異,同一件物品,價格相差巨大,這其中代表的高額的利益。
如果江東的一石上好的米最多也就能賣到三百到四百錢,但是如果這一石米到了遼東就能有最少五百錢以上的價格,而遼東的一匹馬和運到江東的一匹馬,價格相差最少一半以上。
其中蘊含的利益,能讓人瘋狂,能看到的這等商機的人,不在少數。
而相對來說,徵東將軍府的政策也是支援這種的來往的貨物交易的,有的交易,才有的交易賦稅。
也就是因為這批活躍的江東商人不斷的進駐遼東,僅僅一個月時間,瞬間帶動的一批遼東是豪強和商人,整個遼東無數的人都開始火熱起來,一個個心中有打算把生意做到的江東去。
對他們來說,江東可是一個十分富裕的地方。
日子一天的暖和起來,而遼東這片大地,在孫靜的帶領之下,漸漸穩定下來之後,開始進入的一個高速的發展的模式。
……
冬去春來,北方的大地之上,層層冰雪開始不斷的融化,萬物逐漸的復甦,到處的都像是出一片春意氤氳,氣溫也開始一天天回暖。
幽州,平津港口。
這裡是一個全新的港口,是幽州公孫瓚派人一手建立的港口,地理位置就在後世的天津再上去一點,已經靠近廣陽郡的泉州縣。
不過這個時代候天津這個自然形成的港口還沒有成型。
公孫瓚和江東結為的盟友之後,就弄的這麼一個港口,方便江東和幽州的兩地商船來回,他親自把這個港口命名為平津,依靠泉州縣。
也就是因為這個港口,如今江東的商人,還有幽州商人,甚至是冀州的商人,都絡繹不絕,連帶著泉州的這一個小縣城也變的繁榮熱鬧起來的。
江東為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