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冷的冬,熱的雪,交通工具類:滄海一葉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夥徘�嗣竦母旱!U秸��薔�隆⒄�巍⒕�玫淖芴逭健T僨康木�櫻�環鉤允譴蠆渙蘇痰摹�
解放區面積減少,還產生了另外一個嚴重後果,這就是和國民黨軍作戰,缺乏戰略縱深,迴旋的餘地也大為縮小了。國民黨軍一直在尋找解放軍主力決戰,它最拿手的是打陣地戰,而解放軍則要千方百計地避免硬碰硬地陣地戰,一般都是在運動中消滅敵人,沒有地方可供運動,這仗當然要難打得多了。
還有一個政治方面的因素,共產黨人也不得不考慮。那就是國民黨軍佔領延安,雖然是共產黨主動撤出的,但還是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許多人斷言,蔣介石已經穩操勝券,共產黨像過早凋謝的黃花,開始枯萎了,就連支援中國革命的蘇聯,也認為撤離延安的決定是錯誤的,甚至在官方報紙上發表署名文章,認為丟失延安“中共顯然失敗了”。董殿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征戰紀實·決戰遼瀋》,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3版,第314頁。蘇聯的態度,中國共產黨不能不認真考慮。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作為一個偉大的戰略家,毛澤東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正在不動聲色地統觀全域性,他覺得是到時候了,就在關鍵時刻撥動一下棋子,下了一招險棋,作為一樁冒險的“買賣”,那就是讓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從蔣介石向解放區伸來的虎口般的“鉗鉸”中央突破,扭轉戰局。
這一著讓整個棋局變活了。
毛澤東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使我內線獲得喘息機會,以利持久。”
中央決定,針對國民黨蔣介石的戰略企圖與方針,作出了“三軍挺進,經略中原”的進攻戰略部署:
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由劉鄧親自指揮,從國民黨南線戰略防禦的中央實施突破,先戰魯西南,然後躍進大別山,以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平漢鐵路以東,淮南鐵路以西為作戰範圍,這樣,就可以東脅南京、西逼武漢、南抵長江、馳騁中原,就可以把敵人吸引過來一部分,山東、陝北和其他戰場的擔子,就可以減輕一些。這一軍通稱“劉鄧大軍”。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黃泛區(2)
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由第四縱隊司令員陳賡、政治委員謝富治指揮,通稱“陳謝大軍”,從晉南渡黃河,挺進豫西,以黃河、渭水以南,漢水以北,平漢路以西,西安、漢中線以東為作戰範圍。
華東野戰軍主力,由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親自指揮,通稱“陳粟大軍”,先挺進魯西南,然後進軍豫皖蘇邊區,以黃河以南,淮河以北,平漢鐵路以東,運河以西為作戰範圍。
劉鄧、陳粟、陳謝三軍挺進中原,是刺入國民黨統治區域的三把尖刀,這是共產黨軍隊第一次大規模主動進攻,使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必將改變整個戰局。
這是毛澤東的大手筆,也是共產黨建立武裝以來,第一次大規模地向敵人統治區域進攻。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這都將是一起影響中國革命程序的重大事件。
南京國民政府對共產黨的戰略轉變一無所知。1947年6月30日夜,劉鄧大軍突破“黃河防線”,進入魯西南。對於這一事件,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稱之為“六卅事件”,認為“六卅事件決非好兆頭”,但對共產黨人的戰略目的,他也是一無所知。國民黨軍參謀總長陳誠甚至不以為然地告訴記者:“###劉伯承回竄魯西,對戰局稍有影響。”蔣介石似乎也沒有過
分地注意這件事,1947年7月,他坐著專機,行色匆匆地奔波於全國各戰場,7月1日飛到北平主持召開軍事會議,19日飛到開封,21日又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就在劉鄧大軍開始躍進大別山的前一天,蔣介石又飛到了延安,部署夾擊西北人民解放軍,然後任命孫立人取代顧祝同代理陸軍總司令兼陸軍訓練總監,放手讓顧祝同坐鎮陸軍總部徐州指揮部,集中精力指揮45萬軍隊進攻山東。蔣介石放眼全國戰場,卻沒有看到南渡黃河後的劉鄧大軍,正在磨刀霍霍,枕戈待旦,隨時都準備作為一把尖刀,刺向他的心臟。
集結在黃河灘上的劉鄧大軍對於毛澤東來說,這是一個大手筆,但對於蔣介石來說,他根本連想都沒想過共產黨人還有這個膽子,十幾萬人馬,連後方都不要,從黃河岸邊一躍而飲馬長江,從晉冀魯豫的老解放區一下跳到他在南京的臥室門口。這個從軍事常識角度出發,怎麼看都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共產黨人偏偏就這麼幹了。
不按常理出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