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帝國的正午,白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程元振以及禁衛軍之力,把李大公公擠出政權中心。不久,代宗又派刺客要了這位太監的性命。程元振補空後,比李輔國有過之而無不及,貪贓受賄,貶殺朝臣,致使朝廷解體,上下離心。屋漏偏遭連夜雨。西北的吐蕃也乘人之危,節節逼近,害得代宗也上演棄都出逃的戲目。

無論如何,代宗還是比較明白的皇帝。在他任上,安史之亂最終平定,郭子儀、李光弼得以展現奇功,唐朝終於渡過最危險的關頭。但是,也正是代宗當政期間,唐朝的藩鎮開始成型,種下了日後唐王朝滅亡的一大禍根。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處處蓬篙遍,歸人掩淚看。

� ——劉長卿《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此詩是有“五言長城”之稱的唐朝大詩人劉長卿所作(709—780,字文房。因性情剛直不阿,忤怒權門,兩次遭貶,官終隨州(今屬湖北)刺史)。詩人以景寄情,憂傷安史之亂之後的國勢和民艱,對於已乍現端倪的藩鎮割據,發出深惋的喟嘆。

講起藩鎮,也得提起前半世英明神武、後半世昏庸闇弱的唐玄宗李隆基。正是他在位期間,首創“節度使”的實際官職,在唐境內設立了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究其初衷,本來是防禦異族入侵,不料結果是引狼入室,唐朝自己委派的節度使本人倒首先敲響了盛赫唐朝的喪鐘——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首舉叛旗,以十五萬鐵騎把整個唐王朝攪得天翻地覆。(漢朝只有“節度”一詞,而無其官。三國時孫權有“節度官使”,但不掌軍。唐初因隋舊制,以掌管一方軍政的官為“大總管”,後改大總管為“大都督”。高宗永徽年間,除都督帶使持節,即節度使。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0年)5月,賀拔延嗣除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才開始正式有節度使之名。而節度使真正走上歷史舞臺,則是於玄宗末年成為事實,並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朝並沒有削奪蕃鎮的權力,當時不是不做,而是不能。當其時也,無論朝廷上下內外,都已經意識到藩鎮的弊害,但由於國家久經戰亂,兵士戰鬥力不強,積貧積弱,對於田承嗣等安史餘孽不僅不能一鼓摧垮,還得對他們進行好意安撫,惟恐其忽然“跳梁”又起禍端,只能趁坡下驢,授以節度使之職。

本來,唐廷是想等日後恢復元氣後再“秋後算帳”,沒想到尾大不掉。數位有地、有兵、有錢、有權的藩鎮統治者們割據一方,時附時叛,見勢而為,完全成為雄霸一方的土皇帝。老節度使死了,朝廷根本沒有能力自上而下行使權力任命新人,而是由節度使自己傳之子孫或由原來藩鎮的部將自己定奪人選,最後走個形式“上報”中央,唐政府只能做做樣子依藩鎮之意“詔許”。對此《新唐書》的編纂者憤憤不平言道:“安史亂天下,至肅宗大難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護養孽盟,以成禍根。亂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賦稅自私,不朝獻於庭。效戰國,肱脾相依,以土地傳子孫,脅百姓,加鋸其頸,利怵逆汙,遂使其人自視猶羌狄然。一寇死,一賊生,訖唐亡百餘年,卒不為王土。”

唐朝的藩鎮割據,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一、藩鎮割據的成型時期——唐代宗初年至唐德宗末年(公元763—805年);

二、藩鎮割據的摧敗時期——唐順宗永貞元年至唐憲宗元和末年(公元806…820年);

三、藩鎮割據的死灰復燃時期——唐穆宗初年至唐懿宗末年(公元822…872年)

四、藩鎮割據的內鬥時期——唐僖宗乾符年間至唐亡(公元874…907年)

本文先就唐朝藩鎮割據成型的一個階段作一番探討,敘述一下“安史之亂”後以藩鎮是如何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的,講講這些“大王”們是怎樣“你方唱罷我登場”,並把本來就喘息不定的唐朝搞到何種岌岌可危的地步。

唐代宗李豫繼位後,適逢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被殺,“安史之亂”告一段落。

值此新君登基之際,於是大赦天下,廣封眾臣。功高望重的僕固懷恩出於私心,“恐賊平寵衰”,上奏朝廷分封史思明幾位投降的舊將,想依恃此輩為日後黨援。唐王朝上層“厭苦兵革,苟冀無事,因而授之”,下詔封田承嗣為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薛蒿為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李懷仙為幽州、盧龍節度使,李寶臣為承德節度使,即河北四鎮,後來薛蒿早死,部屬土地漸為田承嗣兼併,共有三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冰山女上司的最強戰兵

今何惜

醫院的嫖客們

不詳

西日

圈圈

備胎的自我修養

劍指神洲

霽月清歡

怡米

重生之月惑

風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