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0部分,舊書大亨,開蓋有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麼在下就先獻醜了。嗯哈,對於古籍我所知不多,不過卻也知道如今宋元刻本不可得,明清刻本卻還是很多的。尤其清刻本,價值高的無疑就是殿本和官本,不過像這種坊刻的也有很多不錯的好東西。這部《宋徽宗御製道德經解》就是其中之一。”

“我觀這部古籍的紙張,刻字,以及整體品相,覺得屬於私人訂製那種,說白了,就是在清朝的時候,有人專門找到這二酉齋,告訴他說,給我刻一本這樣的書,因此所用筆墨紙張什麼的都很高檔。尤其這墨香,顯然是上等端硯碾出來的徽墨。再看這紙張卻也是白如蟬翼,桃花朵朵開的開化紙。眾所周知,這種紙張流行於明代時期,作為貢紙乃皇廷大內獨享,因為做法獨特,現在已經失傳;而清代所用開化紙最常見的時期就是清代康熙年間。並且這種開化紙不是一般人能夠用得起的,往往是那些大門大戶刻印佛經才用到。”

不得不說,雖然這位王先生作為鼎權公司的高階鑑定師,說出這番話有故意賣弄的嫌疑,不過評鑑也算中肯,尤其紙張屬於難得一見的“開化紙”,也算是讓人們茅塞頓開,怪不得這紙張看起來和一般的古籍不一樣,薄如蟬翼,像棉紙又像宣紙,卻是傳說中的貢品………“開化紙”。

臺灣三大拍賣公司top公司的鑑定師孫德利先生也不甘示弱,就站出來笑眯眯地說道:“老王說的不錯,不過我還是要補充一點。這開化紙為什麼會失傳呢?因為作為產地的浙江開化縣在清咸豐同治年間,成了清政府與太平天國在浙江西部的重要戰場,從而導致‘紙槽荒圮,工匠流亡’。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造紙的核心原料枯竭。據我考究所知,這種貢紙除了基本原料外,必須新增一種野生的植物皮,這種植物皮能使紙質變得薄而堅韌。到了清末,幹皮竟然賣到兩塊大洋一斤,後來悄然絕跡了。因此這世上就不復再有開化紙。而開化紙刻印的古籍就水漲船高,成了古籍收藏中的香餑餑……不知道我所說的這些是對也不對?”

賣弄!

又一個站出來賣弄的。

不過這兩位鑑定師一直都在紙張上打轉,卻不深入重點,就像隔靴搔癢一樣,不解渴,根本沒去說明這古籍到底有多少價值。

要知道,對於這部古籍,陳老太爺可是事先說過的,說是祖傳的,價值連城。

眼看所有人都不吭聲了,作為佳士得最頂尖的鑑定師,邁克李覺得自己有必要站出來,不過在站出來之前,他還做了一件事兒,就是朝著自己的競爭對手,曾經打敗過自己的林逸做了一個挑釁的眼神,那意思是,你瞧好吧!

……

邁克李站了出來,先是咳嗽一聲,然後說道:“兩位說的都很好,不過好像沒說到實質問題上,那就是,這部書到底是什麼內容,它到底有什麼價值?”

定下了基調,大鑒定師邁克李就又道:“眾所周知,宋徽宗名趙佶,自幼養尊處優。古典名著《水滸》對這位風流倜儻的‘端王’曾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其實從史的觀點來看,宋徽宗作為一位風流才子,精書法,善詩詞,比起眾多宮廷王子來說,還是有所作為、有所成就的。可惜的是,他侷限於自己所處的環境,不能夠親身體會民間的疾苦,致使他以不才之身坐到了他不該坐的位置。靖康二年終為金人俘去,北宋滅亡。”

“凡事有因必有果。宋徽宗的命運,也可以說是史的‘造化’,也合於‘自然之道’。而本人,他對《道德經》就有過《御解》。首先,作為一代帝王,宋徽宗忘卻的恰恰是帝王之道。通觀《御解》全文,幾乎看不到一句完整的關於政治、時勢、吏治、民生的闡釋內容。即便有之,也是‘就字論字’,泛泛而談,不著真章。其次,言行不一,失信於民,終使其成為亡國之君。翻閱史冊,我們所看到的宋徽宗,則完全沒有‘愛民’、‘知足’之心。他在位期間,搜刮民脂民膏,設‘花石綱’,建名園,真乃奢侈無度,以致烽煙四起,國已不國。最後,作為一名虔誠的道教徒,宋徽宗其實沒有‘悟道’。宋徽宗政和三年詔求道經於天下,次年置道階道官二十六等,他自己請法師冊封他為‘教主道君皇帝’。可見他真是一個虔誠的道教徒。然而他所沉緬於道教的並非治國方略,濟世利民。畢生的追求就是長生久視,成仙了道。”

“所以,這部《宋徽宗御製道德經解》實際上就是一個皇帝為了沽名釣譽的遊戲之作,內容無半點可取之處。因此在研究價值方面也就……呵呵,大打折扣了!”

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來,大鑒定師邁克李卻是在告訴大家,這部《宋徽宗御製道德經解》除了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那年還好嗎

上網找工作

有道昏君

炒作

安辰一若

散發弄舟

鳳在蒼穹

閃啊閃

撞破殘疾學霸的秘密後

罄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