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部分,文化人的經濟生活,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納貨,造成棉紗空前大波動,價格猛漲百萬左右,市場情況異常混亂。 5月5日成都米價連日上漲,本日發生搶米風潮,若干米店被搶。 6月10日6月上旬重慶市躉售國貨價格總指數為萬倍,上海為萬倍。 7月22日成都零售物價總指數自民國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6月底,10年間計高漲萬倍。 10月23日重慶市物價自5月起至10月10日止,五金上漲425%,木材上漲468%,燃料上漲343%,衣著上漲280%等等。 民國37年(1948): 1月15日重慶市因外部資金回流,銀根由13元的高檔降至9元,卻像一陣急風,馬上颳起了漲潮,棉紗由億一躍而為億,布匹各色皆亂漲10餘萬元,紙、香油皆急起直追。 6月4日成都米價新雙市石已經突破1400萬元,人心不安。 6月17日重慶米價傍晚若干店鋪高至850萬元以上,更有高價1200萬元,市民感受無比威脅,發生搶米風潮,被搶米廠、米店達70餘家,失米7000餘石。 7月8日重慶煤價本月1日起由每噸310萬元增至890萬元,3日起增至1270萬元,5日起又增至1630萬元,市民深感焦慮。 7月10日重慶花紗布又掀起漲風,棉紗市價今晨以6.5億元開盤後,節節上升,連破7億、8億兩關,到午盤升至億。 7月11日成都報業印刷工資談判未協,本日各報均被迫停刊。 8月4日重慶躉售物價指數7月份為萬倍。 8月8日重慶自來水價,每擔由4萬元調為18萬元,加上力資,平均每擔為20萬元。 11月9日飛機輪船票價均相繼調整,照原價增加200%,財政改革已面臨失敗邊緣。 民國38年(1949): 1月9日宜賓中原紙廠、樂山嘉樂紙廠因物價高漲,停止生產,職工失業。 3月2日金圓券不斷貶值,500和1000元大鈔大量出籠,各軍政機關又將所領到的經費(金圓券)投入市場搶購金銀、鎳幣、布匹、紙菸等貨物,物價猛漲。按1948年8月幣改前為基礎,3月份生活費指數為3500倍,公教人員待遇只及105倍,高中教師月收入只等於1.6塊銀圓。
抗戰勝利後的經濟形勢(3)
夾江造紙業有槽戶500餘家,近因物價上漲,被迫歇業,工人生活陷於絕境。各地煤鐵業亦因此倒閉停工。 4月1日因政府大量發行5000元和1萬元票面額的金圓券,併發行5萬及10萬元的定額本票,物價瘋狂上漲。 4月7日成都物價一日之間上漲1.5倍。 5月14日渝國立院校教師說,訂不起報,買不起書,吃不起飯。 (引自1946—1949年,四川、重慶物價大事記) 法幣的崩潰 1937年抗日戰爭前夕,法幣發行總額還不過14億餘元,在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利用法幣不斷擴大發行量來壟斷全國經濟,搜刮人民財富,兼以國土大幅度淪陷,稅收驟減,一切軍政費開支,惟依賴發行鈔票。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法幣的發行額已達到5569億元,為抗戰初期的360倍。1946年7月,國共和談破裂,全面內戰爆發。國民黨軍費開支浩大,政府財政實際收入只佔預算的15%,於是猛增法幣的發行量,以期平衡財政赤字。 黃金和外匯迅速消耗和外流。由於法幣已經根本不能保值,所以在1947年2月,出現了搶購黃金美鈔的風潮。到1947年4月,在短短的半年多時間裡,法幣發行額又陡增至16萬億元。 1946年9月外匯牌價:1美金=3000元法幣;半年後即1947年2月牌價:1美金=1萬元法幣;再過3個月即1947年5月4日牌價:1美金=3萬元法幣。 根據《大眾晚報》1947年7月30日的資料,在不同的年代100元法幣能夠買到: 1937年兩頭大牛,1938年一頭大牛一頭小牛,1939年一頭大牛,1940年一頭小牛,1941年一頭豬,1942年一條火腿,1943年一隻母雞,1944年半隻母雞,1945年一條魚,1946年一個蛋,1947年一隻煤球或三分之一根油條,1948年4粒大米。 (引自《當代中國的職工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第9—10頁,及《通貨膨脹簡論》,參看《中國物價史》第432頁。) 隨著打內戰龐大軍費開支造成的財政困境,隨著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1947年底,物價上漲速度為法幣通貨膨脹速度的倍,1948年8月增大到10倍。 法幣在市面上的流通量,從1945年8月的5000多億元,猛升到1947年11月的34萬億元,再猛升到1948年6月的250萬億元;在接下來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