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不可不知的30所中國名校,撲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農、醫、師範7個學院和1個研究院的綜合性大學。許多大家學者曾經在這裡任教,如郭沫若、魯迅、郁達夫、成仿吾、王獨清、雲常湄等。
在戰火中成長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1938年10月,中山大學遷往廣東羅定,1939年2月又遷至雲南澄江。1940年,滇南物價暴漲,生活極為艱辛,中山大學於是年12月遷到廣東坪石。此時,許崇清第二次執掌國立中山大學。由於坪石只是廣東省的一個邊陲小鎮,所以學校只能分散在坪石及周邊地區:文、理、工三學院分設於坪石附近之鐵嶺、塘口、三星坪等地;又增設一年級教育委員會於車田壩;醫學院設於樂昌縣城;法學院設於武陽司;師範學院設於管埠;農學院則設在湖南宜章縣的慄源堡。此間,許崇清大力提倡學術研究,聘請了包括哲學家李達、文俗學家鍾敬文、經濟學家王亞南、法學家梅龔彬、戲劇家洪深等在內的一批著名學者,推動了學校的發展。1945年初,中山大學又遷到東江、連縣等地堅持辦學。9月,抗戰勝利,中山大學回遷廣州石牌。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中山大學(2)
返回廣州後,中山大學師範學院改制,將所屬國文、英語、史地理化、博物、數學各系分別合併於文、理兩學院相關係別,僅留教育學系,並新設體育學系。1946年7月,各學院所屬文科、師範、農科及醫科各研究所,分由文學院、師範學院、農學院、醫學院兼辦。同時,改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為中國文學系、語言學系;理學院數學天文係為數學系、天文學系;文學院文科研究所為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暨歷史學研究所;師範學院研究所為教育學研究所;農學院農林植物研究所為土壤學研究所;原有農林植物學部改稱植物研究所;醫學院研究所改為病理學研究所。學校的研究機構日趨完備。
1949年,當局欲將中山大學遷到海南島,遭到了廣大師生員工的反對,併為保護校產進行了護校鬥爭。1949年10月,廣州解放,中山大學得到了新生。
嶺南大學
在現中山大學的形成中,還有一所大學需要提及,它就是近代著名的嶺南大學。嶺南大學的前身格致書院是一所由外國人創辦的教會學堂。對於從美國教會手中收回嶺南大學,有一個人可謂功不可沒。他就是被稱為“嶺大之父”的鐘榮光。
鍾榮光(1866年—1942年),別字惺可,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嶺南大學第一任華人校長。1899年,鍾榮光應邀擔任格致書院國文總教習。1900年,書院遷往澳門,更名為嶺南學堂。1902年10月18日,時任嶺南學堂副監督的鐘榮光開始在廣州河南康樂村購地建校。1904年,嶺南學堂從澳門遷入康樂園。鍾榮光從此開始了他以嶺南為家的生活。1912年,學堂更名為嶺南學校;1918年又改為嶺南大學。
鍾榮光目睹了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很早就有收回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教育權,中國學校由中國人自辦的主張。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27年8月,學校主權終於全部收回,更名為私立嶺南大學,由鍾榮光任校長,成為中國第一所由外國教會設立而收歸華人自辦的大學。
嶺南大學原來只有文理學院。鍾榮光接任校長後,先後增設了農學院、工學院、商學院,以及醫學院、神學院,使嶺南大學擁有6個學院30個系,成為南中國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大學。校園建設上也是日新月異。1928年10月,科學院大樓落成並投入使用;1929年12月,由鍾榮光籌集資金的農業教學樓(十友堂)竣工投入使用;同時,土木工程學院的工程大樓也破土動工。這一系列建築工程的完成,標誌著嶺南大學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另外,鍾榮光大力擴建醫學教育。1928年,他接管了創辦於1826年的博濟醫院,並於1936年以此為基礎成立了孫逸仙博士醫學院(後中山醫科大學的前身之一)。醫學院共有5個系:解剖系、物理學系、細菌學系、藥理學系、公共醫療系。在鍾榮光的努力下,嶺南大學不僅成為當時廣東最美麗的花園式學校,而且是主要靠中國人自己建設起來的華南第一所大學。
新中國的重點大學
新中國成立後,中山大學的建設受到高度重視。1952年,全國大學院系調整。工、農、醫、師範等4個學院從中山大學劃出,文理學科則搬至康樂園與嶺南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中山大學,成為一所以文理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大學。
1953年,中山大學醫學院調出與嶺南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