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6部分,狼行三國,這就是結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毅聞言亦是欣然笑道。

“將軍高義,請受元直一拜。”徐庶聞言大喜,他為此事雖是為了義字,可畢竟現在是逃犯身份,連同母親都要隱姓埋名,難以光耀門楣,只是師母至孝的他心中一塊大痛。如今劉毅此言一出,今後自己便能以徐家身份示人,怎能不喜?換了別人尚還有些猶豫,可劉郎生向來言出必踐,以他身份求天子旨意更是輕而易舉。

“元直免禮,此乃武人相敬之道,只是不知元直為何輾轉來我幽州?”劉毅起身扶住徐庶,待其重新落座後方才問道,他的記憶中此人應身在荊州,直到劉備鎮守新野之時方才投之。

“此事說來話長,將軍但且寬座。。。”徐庶便將自己被救之後的經歷一一說與劉毅,當rì他被救出之後一行棄武從文,遍訪名師,後在友人舉薦之下投入荊州司馬徽門下,此人乃是博學大儒,聲名遠播,門下弟子雖不多,可皆是一方之才,便是劉表袁術等一方諸侯都敬其名聲,禮遇有加,徐庶有他庇護自是無憂,由此一來他是更下苦工,加之天資不凡,不數年已是司馬徽門下弟子中之翹楚。

司馬徽見徐庶學業有成,便勸他行走天下以增長見識,此時天下大亂,似此等人才擇主必須謹慎,而荊州劉表雖也是名稱八駿,卻非爭雄天下之才。徐庶知道恩師所言非虛,便將母親妥善安置之後告知詳情,徐母深明大義,對兒子的舉動全力支援,徐庶得以成行之後便一路往北,幽州書院此時已經隱為大漢第一學府,又是天子所在,他一心想要見識,便與一年之前來了北平。

當時書院招生已完,徐庶無奈便去劉虞府上試試運氣,前面說過劉大人一心愛才,公正忠直,與他一談之後極為相得,便破例將他納入書院之中,徐庶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每次會試都是名列前茅!此處所學與荊州又有不同,很多科目就連他亦是聞所未聞,可卻極具實用,使得徐庶頗有如魚得水之感,這才一待便近一年。

“哦,原來元直乃是司馬先生之高足,難怪如此了得,我亦曾聽聞老先生之名,只是一直無緣相見。”這一席話說了大半個時辰,劉毅聽完之後沉默片刻方才出言道,司馬徽不就是水鏡先生?眼前有了徐庶,那麼龍鳳組合。。。

“想不到將軍也知吾師之名,當rì庭會老師評說天下人物,說到將軍時其語氣與將軍現在何其相似。”說起恩師,徐庶臉上自然流露出一種孺慕的神sè。

“哦,老先生如何評說劉某,還請元直說來。”劉毅一聽來了興趣,這水鏡先生人之準可是不在許子將之下的。

鞠躬感謝月光下的貓兒與鬼葬曲書友的打賞,鬼葬曲書友的建議很是不錯,會考慮的,聽聞後rì便是君之大喜之rì,小諸葛在此恭祝白頭偕老一生平安,爭取0rì加更,以為君賀!另47書友,守宮砂一事只是情節需要的點綴,我兄不必太過認真了,多謝指教。

第三百零五章 知己相投

() 02…2…29

劉毅的發問讓徐庶陷入了回憶之中,那是離開山門之前最後一次論政,師兄弟們盡皆在座,崔州平,孟公威入門及早,此時已是荊襄名士,可最讓徐庶佩服的卻是坐與堂末的兩個少年,一個白衣飄飄器宇軒昂,一個雖是其貌不揚但一雙眼睛卻是靈活之極;此二人乃是幾位大儒最為推許的子弟,都言詳加調教便是安天下之才,白衣少年名為諸葛亮字孔明,此時年方十四,那容貌不揚的姓龐名統字士元,大孔明兩歲,雖是年級不大可坐談立議之間已有大家風度。

此時正逢劉毅兵出司隸,中原混戰一片之時,眾人的討論自然離不開北方的亂局,大家幾乎一致認定劉毅討伐司隸必將功成,李傕郭汜定難抗驃騎大將軍麾下雄兵,至於袁紹與劉備之間的勝負和曹cāo軍的動向才是爭論的焦點所在,孟公威石廣元覺得曹孟德會按兵不動靜觀司隸戰局成敗,崔州平則認為其目的在於袁術的豫州,孔明與龐統的法一致,曹cāo雖屯兵豫兗邊界,可其兵鋒所指必是徐州。

“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群雄並起,袁紹曹cāo皆乃漢末名士,底蘊深厚,故能佔據兗州冀州之地,為一時之雄,而劉毅劉郎生起於微末,可如今勢力卻猶在二人之上,除了蓋世武勇之外,必也是求賢若渴之人,觀其麾下張虎、賈詡、郭嘉、戲志才無一不是機謀深遠之士,甘寧、趙雲、徐晃、張合、張遼等輩皆為大將之才,加之陳群簡雍等人之善於治政,又有天子在手,即令袁紹四世三公,曹孟德亂世jiān雄此時也難以單獨與其相抗,以二人眼光,聯手對敵才是上上之選,否則一旦被劉毅各個擊破則悔之晚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