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若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案情真相大揭秘之一,陛下有喜,秋若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父皇不由發出警告:“元寶兒,指認大臣,可得有十足證據。你有幾分把握?”
我信口胡謅道:“十分的把握。”
父皇終於視死如歸,放棄了掙扎:“那你繼續。”
我重回正題,想了片刻才尋了回去,開始背少傅交代我的話:“此案有幾大疑點:第一是現場太亂,似是有人刻意佈置;第二是經大理寺登記造冊的花魁房內珠寶鳳釵和十幾萬兩銀票,在案情移交刑部後不久即被調換;第三是刑部停屍房內的花魁屍首也被李代桃僵;第四是卿月樓報案人的身份之謎。這四大疑點,可同刑部尚書與大理寺卿對證。”
撒尚書和杜正卿當即出列:“確如殿下所言。”
鄭太師冷淡道:“聽說殿下近來與兩位大人交往甚密,知曉疑點不足為奇,不知殿下可有謎底解法?”
我動了動眉頭,顯露出理所當然的神情,“沒有解法,怎麼查出真兇呢。”
撒尚書和杜正卿都是半信半疑的態度,其他大臣就更是如此,我爹就更加不敢對我有所指望,約莫是等著我鬧夠了後再想辦法收場。
我接著背少傅的原話——
“現場太亂,是兇手故佈疑陣,借大理寺丞常毓與花魁卿歌闕爭吵的契機,殺害卿歌闕,嫁禍常毓。證物便是常毓落在卿歌闕房中的魚符,證人便是卿月樓聽見二人爭執的丫鬟侍女,嫌疑便是報案人前往大理寺報案後,常毓隱瞞了對自己不利的證物線索。兇手設下陷阱,一步步逼得常毓往嫌疑人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
“同常毓落下的魚符一起的,是作案工具,也就是原本屬於卿歌闕的一隻皮鞭。整個案發過程是這樣的,常毓與卿歌闕因某事發生爭執,不歡而散後,常毓失魂落魄離開卿月樓,有卿月樓姑娘們親眼為證。兇手因是卿歌闕眾恩客之一,知曉花魁房中特備密道,便趁人不備,透過密道進入卿歌闕房中,用皮鞭勒死卿歌闕後,又從密道離開,進入卿月樓院中。
“不久,有侍女往花魁房中送飲食,發現卿歌闕被害。卿月樓鴇母驚恐過度,全樓陷入慌亂中,管家召集僕從商議安撫,此時混在人群中的兇手並未離去,也許是不小心延誤,也許是故意停留,為脫身,便主動請纓報案。混亂中,管家焦頭爛額立時應允,以為是樓中僕人,未曾看清其人面貌。大理寺當日冊錄中記載報案人是宋阿四,但卿月樓未有此人。
“宋阿四極具嫌疑,但他並非兇手。兇手自卿月樓成功脫身後,僱了宋阿四前往大理寺報案。兇手不在大理寺露面,自然是擔心大理寺官員將自己認出,之所以擔心被認出,當然是因為兇手自己時常在同僚們跟前露面。沒錯,兇手自身便是朝廷大員。另一證據便是兇手對於大理寺丞常毓當值日的瞭解,故意讓常毓見到自己涉足的案子,使其驚慌之中掩藏證據,進一步導致常毓嫌疑人的身份,同時也牽連至整個大理寺,促使大理寺卿杜任之不得不退出此案。
“大理寺退出,此案自然便由刑部接手。而刑部尚書與大理寺卿素來不和,案子交手少不了會有紕漏,互相若不配合,很難查出真相。而且,兩司嫌隙更為兇手提供了良機。從而使兇手得以順利重返兇案現場,將現場原有的珠寶鳳釵席捲,卻用劣質鳳釵替換,嫁禍與元寶兒的少傅,姜冕。”
聽到這裡,滿朝譁然。
我爹也驚愕得不能自已,一半是為我所敘述的內容,一半是因我此時的不正常狀態。
我觀朝臣都是驚訝之色,兇手並沒有表現出反常與異樣,少傅說不將此局一環環解開,真兇是絕不會承認的。
鄭太師自然不會放過關鍵的地方,眉頭一挑,問道:“殿下的意思是,此案還涉及東宮少傅?這便是姜少傅今日不出席朝會的緣故?刑部負責此案,為何未見刑部有所行動?”
意思是刑部怎麼沒有把少傅下獄,大家都聽出來了。
撒尚書回應道:“下官也曾懷疑過姜少傅,但少傅已自證清白,此舉乃嫁禍,可請殿下道明原委。”
早知道破案這麼累,我就不幹了,少傅倒是樂得逍遙,恐怕現在還沒起床。在眾多懷疑的視線下,我繼續竹筒倒豆子。
“兇手在西京一家名叫簪頭鳳的首飾店裡,以姜冕之名預訂了一批首飾,還將票據寄送至東宮。以姜冕西京世家底蘊,是萬不會淪落到品味奇差的山寨鋪子裡預訂首飾的,兇手十分清楚姜冕與西京族親斷了財資供應,故而設了此局,卻萬萬沒有料到姜冕是個重品味勝過生命的紈絝,即便窮困末路,他也不會用劣質首飾去博美人一笑,太有失他世家公子的身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