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月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39,我的民國不可能這麼萌,月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光飛逝歲月如歌,轉眼兩週過去了。
解決了大問題之後,剩下的小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三權分立也好,三民主義也好,與會的大多數人都知道,這些不過是口號和形式罷了,賴以構成這個國家的兩大要素:錢和兵,已經被確定下來了。
新的國家將是一個實行議會民主制的聯邦國家,各省由普選產生的省議會控制,省的行政長官對本省議會負責——實際上,在全國識字率如此低的現在,普選就是個空談,各省民意肯定被把持在士紳豪商手中,正因為這樣,這個制度才會輕易的全票透過。
聯邦中央政府對聯邦議會負責,聯邦議會並非選舉產生,議員由自薦、名人聯名推薦等方式獲得提名,然後在每年四年一次的聯邦大會上由各省代表團、軍部代表進行表決,確定是否增補進國會。同樣的,國會議員只有在年齡到達年限或者在聯邦大會上被彈劾,才會失去國會議員的身份。
國會負責審批每年的聯邦政府財政預算和制定法案,但法案是否正式實施由聯邦大會表決決定。
實際上,聯邦議會就是各省用來監督中央政府的,相應的,中央政府則擁有各省行政長官的最終任命權,各省長官的任命必須經過中央批准才能上任。另外,聯邦政府掌握警察系統在全國範圍內的人事權利,而各省的司法權則由最高法院控制。
其實這些都是場面話,真正各省能不能抗衡中央,中央能不能壓制各省,還是看掌權者的政治手腕,以及袁世凱陸軍部的兵力是否充足。
另外,聯邦的最高領導人理所當然的叫聯邦大總統,但比較奇葩的是,這個聯邦大總統並不像美國總統那樣兼任陸海軍統帥,只是國民警備隊和京畿衛戎部隊的統帥。
兩個時空的歷史在這方面有了一種奇怪的共性:孫雯都當了大總統,但都沒真正掌控海陸軍,就連國民警備隊統帥這個頭銜也是虛的,因為警備隊師的直接指揮權和人事權都在所屬的省份手裡。
至於為什麼允許革命軍作為京畿衛戎部隊留存下來,是因為各省都希望中央的軍費不要都撥給聯邦軍,不要都進袁世凱的兜裡,就由張謇牽頭提議保留革命軍,結果和陳其美等人一拍即合,袁世凱當然不幹,正僵持呢,林有德出來打圓場,說保留就保留把,但是規模要加以限制,並且編制要上報陸軍部備案。
就這樣,聯邦的國體終於確立下來,並且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寫進了《中華聯邦臨時約法》,立憲國會規定,約法實行期限為十年,十年後一切穩定,再進行修憲,制定更加適合本國的正式憲法。
外媒評論說,這大概是世界上最鬆散最不像話的聯邦制國家了,更有俄國外交官斷言,中華聯邦會很快分崩離析,陷入內戰的泥沼,任由各國魚肉。
不過這些言論,國會內眾人聽過就算,沒人真的在意。
本來這憲法的基本原則做完,立憲國會的任務就差不多完成了,所有人都覺得可以閉會然後正式建國了,這時候林有德出來,提議補充幾條在臨時約法實行期間的“基本國策”。
第一,在全國範圍內普及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第二,全國範圍內興建鐵路,鐵路的資金由地方和中央按三七制分擔;第三,實行義務兵役制,適齡青壯年必須服兩年兵役,但可以用參加“國家勞動”來代替,另外,升學繼續深造的年輕人可以免除兵役和國家勞動。
最後一條一出,全場譁然,當即有人質疑,義務兵役制之後,那麼多兵誰來養,林有德嘻嘻一笑,說當然是由陸軍部和海軍部來養咯。
袁世凱立刻就明白林有德的意思,當即表示贊同,隨後革命軍政府那幫人想了想,覺得這對自己也有利,就也表示贊同。
接著幾個比較窮的省表示好啊,能少點吃飯的人口,我們也贊同,但這修鐵路,我們可出不起七分的錢。然後林有德說,你們可以把鐵路的所有權變成股權,賣一部分給旁邊有錢的省份嘛。那幾個省代表一想也對,而“有錢的省份”的代表則想到了鐵路帶來的利益,於是雙方皆大歡喜,至於林有德最開始提的義務教育,大多數人都沒太在意,被當做後兩條的附帶也透過了。
只有蔡元培等人感動得兩眼淚汪汪。
終於,立憲國會在確定1903年一月一日舉行開國大典之後,宣佈閉會。
開國之後,孫雯將就任聯邦大總統,並且將舉行第一次聯邦大會,確定國會第一期議員名單,再由國會對孫雯提出的內閣名單進行表決。當然孫雯提議的內閣名單中,將不包括陸海軍軍部的部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