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雨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8部分,錦衣殺明,熱帶雨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小虎就是典型的這種青年,什麼樣的心思都有,一門心思想要鑽入白衣軍的隊伍裡。可惜,他的年紀太小,還不到十八歲,白衣軍不接納。同時,黃天來就兩個兒子,大兒子黃飛已經參軍,小兒子一般就不允許參軍了。當然,例外也是有的。

“黃小虎,你家總共種了多少畝田啊?總共打了多少糧食?忙得過來嗎?”徐興夏翻身下馬,饒有興趣的問道。

“十三畝,估計有三千五百斤吧。”黃小虎本來興沖沖的,還以為徐興夏會破例批准他提前參軍,沒想到,徐興夏問的,卻是他家的耕田種地情況,他頓時就無精打采了,怏怏的回應。

“哦?三千五百斤?”徐興夏自言自語的點點頭。這個數字不錯嘛!平均下來,每畝也有二百七十斤左右,相當於一石半。這個畝產量差不多了。畢竟,塞上江南並不是真正的江南,在糧食的平均畝產量方面,和真正的江南是無法相比的。真正的江南,水稻的最高畝產量,應該已經去到三石多接近四石了吧。

其實,之前,管事會報上來的估計數字,就是一石半左右。鄧林永、林海牛等人都是種田能手,根據各地農田的情況,他倆推斷出來的數字,絕對不會相差太遠。而陳二福主持的第一農莊,報上來的數字,也差不多是這個數。第一農莊下面,可是有足足上萬畝的田地啊。可見,第一年的收穫,的確就是這個數了。或許有的農田高點,有點農田低點,但是平均下來,就**不離十了。

坦白說,這個數字徐興夏是不滿足的。一石半的畝產量,和江南相比,差得太遠了。江南的一畝水田,比得上寧夏鎮的兩畝。如果考慮到江南一年兩熟的特徵,這個差距更遠。但是,飯咬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糧食的畝產量提升,必須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進行。欲速則不達,太急躁了反而不好。

“你爹忙著送貨,你哥哥又在軍隊裡,你們家忙得過來嗎?你們家還有幾口人?”徐興夏想了想,又關切的問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管事會和陳二福的報告,都是書面文字,肯定不如自己親自實地瞭解來的真實。。。。

更多到,地址

【第446章】要帶頭為民族大融合做貢獻

('

黃小虎其實對回答這些問題沒有絲毫的興趣,他一心只想參軍。但是,他也知道,如果不老實回答徐興夏的問題,他的參軍夢,絕對是完蛋了。得罪了委員長,你還指望參軍?沒辦法,他只好老老實實的,詳詳細細的回答徐興夏的問題。他還有點小心思,或許討委員長的喜歡,自己就能破例提前參軍。

“我家沒有幾個人……”黃小虎逐條一一解答。

黃小虎的家,種田其實不是大頭。他們家只有二十畝田地,其中的五畝,都被黃天來挖掘成了魚塘,發展桑基魚塘種植。其餘的三四畝,又用來種植枸杞什麼的。結果,最後耕種的水10只有十一畝。當然,這是條件最好的十一畝,都是很適合用來種植水稻的。黃天來覺得種植小麥的收成太低,不如種植水稻划算。

其實,大部分的百姓,都是這麼想的。當時的小麥畝產量,的確比水稻差一點。水稻的畝產量有三百斤左右,小麥的畝產量,一般只有二百斤多一點。水稻要脫皮,小麥也要脫皮。脫皮以後,比例也相差不遠。小麥的最大優勢,就是消耗的水量沒有那麼大,一般的灌溉用水就能滿足,而水稻沒有足夠的水,就無法保證收成。因此,在大明朝的長江以北,小麥依然是主要的播種品種。

之前的寧夏鎮各地,因為各種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無法保證足夠水量灌溉,大家才會選擇小麥作為首選的種植作物。徐興夏的白衣軍崛起以後,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修葺各種水利設施,有效的保證了灌溉用水,大家自然就選擇水稻作為主要的種植品種了。當然,願意種植小麥的百姓數量,也是很多的。畢竟灌溉水渠不能通到所有的地方,旱地的數量也不少。

除了小麥之外,來自江南的紅薯、玉米、土豆等,也成了旱地的主要農作物。其實這些旱地作物,在萬曆初期就已經傳入東南沿海,好像福建、廣東、浙訌等地,都有小面積的種植。另外,菸草、番茄之類的也引進了。紅薯、玉米、土豆之類的,河南、北直隸、山東等地,也都有少量的百姓引進。寧夏鎮自身也有小部分。但是,大面積的推廣卻始終沒有提上日程。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觀念的問題。在以農為本的年代除掉五穀之外的作物,都很容易受到攻訐的。當時,誰也不清楚,這些外來的農作物,到底有什麼樣的品性,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隨身空間鄉村小神醫

郭家七叔

開局一個金錢掛

晨鍋鍋

愛上天使

卡車

圓心

紫色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