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機鋒敲打
毓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二章 機鋒敲打,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毓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太怎麼想起給咱們準備山城茶點?”舒氏用了幾個極有山城特色的小吃,忍不住冒出思鄉之情,心裡酸澀之餘,也沒忘記打探鄭氏用意。
鄭氏溫言笑道:“今兒拿著昕哥兒以往的家書瞧,忽因裡面一句‘他鄉雖好,怎及故鄉’有些感悟。
這不順著感悟,就想到你們姊妹自千里之外而來,久居京都,怕是難免思及故鄉,故而叫人備下山城特色茶點,也讓你們姊妹一解情愁。”
舒氏聽了,很是捧場的奉上好話哄得場面熱鬧,心裡卻是不以為然。
她可不認為這個婆婆如此好心。
這位永興侯夫人心裡除了丈夫兒女,旁的誰也難入她眼。
她看著周到體貼,實際上卻很是淡漠疏離,從來懶怠去演婆媳慈孝,更遑論對她妹妹格外關照了。
有這麼一出,定有前因啊!
這樣想著,舒氏悄悄看看旁邊毫無察覺的妹妹,不由微微皺眉。
“太太這頓茶點,當真是及時雨!兒媳這幾天常常夢見少時在山城的生活,這桌上的茶點時常在眼前晃過!幸好今兒一嘗故鄉茶點,一解思鄉之情!”舒氏感動的看著鄭氏,眼裡閃過淚光,“還是太太疼我!”
她用帕子擦了擦眼角,旋即又道:“不過人大了就是這樣,乳燕離巢幼鷹遠家,既是無奈也是平常。正所謂,故鄉是兩鬢斑白的歸人的;他鄉是蓬葆朝氣少年的。
京都繁華遠非山城可及,女郎更是能於此天地間振翅逍遙;就這一點,離鄉雖苦,卻是值得。”
鄭氏瞭然的點點頭:“昔時昕哥兒在外求學,我和侯爺亦是這樣想的。不過這樣卻苦了你們大舅母,她常來信跟我說,既怕昕哥兒在鄭府生活拘束,又怕他太自在容易長歪。親戚家的孩子在自己跟前兒,難免會生出忐忑憂慮,只怕不能教好孩子,沒法子跟親戚交代。”
舒氏頓了頓,笑言說:“長輩都是為了小輩好的,都是自家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教好了各家三代受益……就是苦了當家主母。”
鄭氏認同的笑言道:“你說的對啊,長輩多是想要小輩兒好的,能上進是最好,可最重要的還是不能誤入歧途。”
舒氏笑了笑,眼眸輕輕朝妹妹那裡轉了轉。
“昕哥兒媳婦兒,到選秀報名之時,你可做好準備?”
舒氏聽鄭氏提起這個,眼底眉間的笑意都著不住了:“媳婦兒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就是有一事還要求太太成全。”
鄭氏端起茶盞晃了晃:“哦?你說來聽聽。”
舒氏笑著牽起妹妹的手:“兒媳這個妹妹最是規矩,從小禮儀學得就好過兒媳,只是不知和宮裡要求相差幾何。兒媳前夕聽聞國公府那邊兒請了宮裡的嬤嬤來教禮儀,就想求太太幫忙說說,讓靜姐兒過去跟著學學。”
鄭氏笑看向滿面羞澀的舒雅靜:“這個沒什麼,明兒派人跟世子夫人打個招呼就是了……不過,昕哥兒媳婦兒,舒家和宮裡溫太貴妃既然頗有淵源,如何不請她幫忙派個嬤嬤過來?一對一教導靜姐兒,豈不更好啊?咱們侯府地界兒大,還是養得起一兩個宮裡的嬤嬤的。”
“太、太太,您這是從何說起啊?”舒氏茫然的看向鄭氏。
只見鄭氏還笑呵呵的問妹妹:“你說是吧,靜姐兒?”
舒氏頓時有種撥開雲霧之感!
她就說這個婆婆如何好心請妹妹吃茶,果然,圖窮匕見了。
舒氏這樣想著,順著鄭氏目光看向妹妹。
卻見小妹雅靜驚慌失措的嚇呆在了原地。
小妹的反應,讓舒氏覺出不對,忍著急躁看向鄭氏。
“太太,雅靜住在咱們家,就是咱們家的孩子,有做得不對處,您該打就打、該罵就罵,只管教導,畢竟她也算是養在侯府的女郎啊。”
她這樣說,鄭氏臉色淡了許多,低頭擺弄著茶盞:“我大抵是不會教孩子的,你兩個妹妹各有各的性格,卻都是一心效仿郎君去掙前程,我之前時常憂慮,如此不羈如何遠播賢名。
還是宮裡太后怕我拘束了她們,只說隨她們高興就好,咱們家這樣的出身,只要自己有本事,無需多慮,屆時自有章程。
故而,我早就隨她倆自己高興,管教更是談不上了!
所以,靜姐兒還是要你這個當姐姐的勞心!
當然,若是你非要問我意見……那我只能說,不管郎君還是女郎,都當近賢遠佞。不管是不是想出入朝堂,都當眼明心亮,切勿自以為是、偷懶取巧。莫要聰明反被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