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校場
三六九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4. 校場,穿成武官之子的科舉路,三六九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給自己打算過,六七歲的年紀,該上小學了,他不能成天這麼晃盪著吧,雖說是在古代,不一樣長大了要賺生活,得給自己掙個安身立命之所嗎。
一向是士大夫統治的大徽朝,向來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他首先考慮的就是念書考科舉掙功名走仕途。後來他又想,唸書考科舉有個前提啊,那就是要靠家裡先投入銀子去唸書,一供十年,一朝成名或者落榜無人問津,十年花費的銀子打了水漂。
後者是大多數。
所以說唸書考科舉掙功名並不是十拿九穩的事。
正因為並不十分靠譜,所以怎麼和家裡說上學的事,又是個問題。
考上了就一勞永逸,考不上,或者到白頭了都還是個童生,翻不了身的。而大部分人讀書,能考上功名順利入仕的更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
家裡的收入他算得門清,不可能理直氣壯地要衛長海送他進白鷺書院唸書,就算他爹開明同意送他進白鷺書院去唸書,除了衛景明,衛家和他差不多大的,衛景英,衛景川,都得送進去。
衛長海和孟氏再偏心,都不可能拿銀子只讓他一人進書院去唸書。他打聽過了,白鷺書院收學生很有意思,大抵和後世的招生掐尖有共通之處,為了吸引聰慧的小童進入書院學習,學院有個規定,但凡要進書院讀書的,學費按照學生的資質來收,被書院的院長顧世安認定資質上好的,分文不收,資質中上一般的,每人每月收1兩銀,若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