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部分,世方文化,別克陸上公務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筍、嫩葉為主要食物。神農白熊喜歡與人嬉鬧,甚至主動爬到人們的懷裡閉目養神。它的嗅覺靈敏,善於尋找食物,飽食後常手舞足蹈。神農白熊已被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獐和白麂在古代就被人們視為國寶或神物。獐、麂同屬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的野生動物,古時統稱為鹿。一般的獐、麂毛色呈黃褐色或黑褐色,而白獐和白麂通體毛色純白,眼珠和皮呈粉紅色。
神農架一個叫做陰峪河的地方,很少有陽光透射,適宜白金絲猴、白熊、白麂等動物棲息。這麼多動物返祖變白,僅僅用氣候原因是解釋不了的,因而也成了科學上的待解之謎。
1986年,當地農民在深水潭中發現三隻巨型水怪,面板呈灰白色,頭部像大蟾蜍,兩隻圓眼比飯碗還大,嘴巴張開時有1米多長,兩前肢有五趾。浮出水面時嘴裡還噴出幾丈高的水柱。
與水怪傳聞相似的還有關於棺材獸、獨角獸的傳聞。據說,棺材獸最早在神農架東南坡發現,是一種長方形怪獸,頭大、頸短,全身麻灰色毛。獨角獸頭跟馬腦一樣,體態像大型蘇門羚羊,後腿略長,前額正中生著一隻黑色的彎角,似牛角,約40厘米長,從前額彎向後腦,呈半圓弧弓形。還有驢頭狼,全身灰毛,頭部跟毛驢一樣,身子又似大灰狼,好像是一頭大灰狼被截去狼頭換上了驢頭,身軀比狼大得多。
在神農架古老的謎一樣的山林裡,積澱著古老的謎一樣的文化。獨具魅力的神農架文化像一樽陳年老酒,香漂萬里,醉人心脾,令人心往神馳。神農架文化具有區別於其他地區文化的顯著特點:這就是古老的山林特色。既保留了明顯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跡,又具有濃厚的山林地域風貌。其區域文化特色被視為亞洲少見的山地文化圈----高山原生態文化群落帶。
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的發現受到了我國神話學界和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丹麥的漢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熱情評價。這部長達3000多行的史詩唱本,記錄著漢民族的遠古創世神話。被我國神話學專家袁珂先生判定為漢民族廣義的神話史詩,是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黑暗傳》的儲存,是神農架先民崇敬上古開天闢地的英雄而歌唱的結果。他們把神話當做真有其事的歷史知識,代代往下傳唱。一些老歌手把《黑暗傳》手抄本奉為經典,當作傳家寶加以珍藏,從不輕易示人。在神農架,把《黑暗傳》帶進棺材作陪葬或死前埋在地下不為子孫所知的事屢見不鮮。《黑暗傳》的發現,是中國古神話的發現,打破了漢民族沒有神話史詩的定論,對於中國神話學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也因此成為神農架民間文學寶庫中最為璀璨的明珠。
神農架民歌的演唱形式、音樂色彩和語言藝術十分古老和豐富。許多民歌珍品歷傳不衰,成為神農架人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閃耀著古楚文化的燦爛光輝。薅草歌聲情並茂,明快悠揚;婚禮歌膾炙人口,趣味盎然;喪禮歌音色古樸,粗獷蒼涼;民間小調抒情狀物,盛情真摯。
堂戲是神農架現存的十分古老的地方劇種,因演出時所需場地較小,一般在農家堂屋裡表演,故名堂戲。劇目大多是傳說的古裝戲,也有民間藝人自編自演的現代戲。演唱風格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神農架的歷史文化遺蹟已鮮可尋覓。陽日的淨蓮寺,九衝的天觀廟,松香坪的白雲庵、觀音閣,只依稀辨認出斷壁殘垣。但是蘭英寨、松柏寨等古寨堡和大九湖古戰場儲存得十分完好。1985年在紅坪、劉享寨相繼發現了兩塊保護山林的石碑。紅坪的護林石碑立於經坪西溝天門洞口的老岩石上,石碑約一米見方,上鐫“嚴禁山林”四個大字,落款為清同治元年,距今有100多年了。另一塊石碑立於劉享寨南麓一個名叫新大路埡的峰巒石壁上,石碑長83厘米,寬55厘米,刻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上鐫“嚴禁石木”四個大字。這兩塊石碑是神農架古代保護山林的“石碑雙壁”。
神農架民風古樸,民俗奇特。在一些農家的大門上,常掛著一幅青面獠牙、面目兇惡的木雕臉譜,謂之“吞口”。在南部山鄉,熱情的主人往往以酒待客,謂之“喝冷酒”;北部山鄉則有一整套待客的酒規。山民愛抽菸,每人備有一個旱菸袋,長一米左右,謂之“煙槍”。山村婦女愛纏頭巾,有時纏在頭上的頭巾多達數十條。
神農架的文化生態與其儲存完好的自然生態一樣包含著巨大的價值而且具有長期恆久的魅力。其獨特的文化個性,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她背後蘊含的真正的資源價值,承載著經濟長期穩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