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特別行動小組在行動,大刀闊斧,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山西大舉推進,如果日本人沿平漢線快速南下,攻佔武漢,那麼國民政府將處於腹背受敵的極其不利局面。蔣先生甚為憂慮。讓*方面更為擔心的是,蔣先生領導的國民政府如果在日本人的快速閃擊中失敗了,是不是會因此而投降日本。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民族爭取獨立的抗日戰爭,將迎來更為不利的艱難局面。他們對老蔣一直是不信任的,他們對上海會戰不懈一顧呢。懷疑老蔣是做了個表面樣子。一次戰役也確實難以讓外人看清老蔣真正的抗戰到底的決心,它還要一定的時間與實際行動才能證明。
從淞滬會戰雙方的裝備、補給、軍隊素質等方面可以看出,日軍的裝備先進、補給有力、調兵迅速、士兵軍事素質較高,各方面的層次遠優於高於中國。而中國軍隊士氣雖然高漲,但屬於各個派系,中央排程方面效率太低,各地方頭目還有自保勢力的想法作祟,國軍戰場省耗補充十分困難,軍事裝備、軍隊調遣能力太差,中國綜合國力明顯低於日本。因為國軍的主力與補給,多數來自長江以南地區,當時的陸路運輸能力,在日本空軍的壓力下,無法支援大軍在北部、東部的作戰。抗戰必敗的叫囂,在國內一度囂張,那些投降派與日寇的勾結過往緊密。
日本人一時也搞不懂中國政府的動向,他們一面從軍事上打壓,一面從政治上拉攏國民黨政權,1937年下半年的中日兩國的局面,關係十分微妙。在英美俄法等國的協調下,兩國在戰時、戰役結束後都有外交談判與接觸。這也成了雙方判斷對方行動、獲取對方情報資訊的一個重要渠道。
明瑤他們在上海的遊擊行動,變得沒有意義甚微。對於日本人的作戰意圖,只有日本軍部才掌握,一些侵華日軍高階指揮官都不一定明白。上海淪陷不久,明瑤他們的特別行動股就被戴老闆招回了南京。日本人佔領上海後,先前成立的江浙行動委員會也轉入了地下活動。而蔣委員長擔心的是日本人會馬上打到南京來。他打算遷都武漢,可是武漢也不安全,於是決定遷往重慶,這在上海三個月的抵抗中,已為中央政府內移贏得了必要的時間。上海一淪陷,蔣委員長已差不多做好了南京失守的準備。因此,他下令北邊的程潛的一戰區與閻錫山的二戰區一定要拖住敵人,不能讓他們快速南下,藉以阻止日本人南進的意圖實現。
抗戰前的重慶是國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轄市,淞滬會戰後,日軍直逼南京,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形勢已相當危急。1937年11月17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率領大小官員撤離南京,並於三日後在武漢釋出了《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宣佈遷都重慶,重慶正式擔負起中國戰時首都的責任。因為重慶四周環山,又有長江和嘉陵江環繞,易守難攻。尤其是它的東面是長江三峽,三峽本身就形成了西進重慶的天然屏障。李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想進川地去是相當堅難的,日本的陸軍和海軍要想進攻重慶,也是十分困難的。他們只能靠空襲,而空襲標誌著它無法佔領它。依託長江出來則是千里江陵一日還,又很容易,因此,重慶成了中國八年抗戰時期的政治與文化中心,也成為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線在遠東的指揮中心。
對日情報工作已上升到了事關國家、民族存亡的大局,蔣先生與戴老闆在南京做了重點佈置。戴老闆領導的中國特工部門在上海情報系統的失靈,也促使他感到必須在南京失陷前就佈置好首都南京的情報站工作。蔣先生對於戴老闆的特工們不能及時偵探到日軍,從杭州灣登陸包抄上海等重大軍事行動的情報,特地找戴老闆進行了訓示。戴科長,你的組織對淞滬會戰不起作用,不了防止日本人馬上西侵,你們務必在南京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軍事特工網路,收集有用的軍事情報,服務戰局。於是戴老闆把明瑤等人從上海招回,讓他們到了他的南京特別行動區長錢新民的手下,做潛伏工作。
錢新民靠出賣王亞樵而得戴老闆賞識,他在委員長面前保舉了錢新民,做了國民政府南京特區區長,給他配了兩臺電臺,一支收集軍情與電臺收發報隊伍。可萬萬想不到這個錢新民是個從日本來的鐵桿漢奸,當日本人城一個月後攻入南京時,他就公開投敵叛了國,讓蔣先生、戴老闆精心佈置的南京特工系統徹底癱瘓了。這是後話。
驚心動魄的淞滬會戰,堅持了三個月,對於全國的抗戰還是起了標誌作用的,全國上下差不多凝聚了一個共識,就是蔣先生表達的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我們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當時國民政府發表自上海撤退的宣告,可以說是對於這場會戰的過程與意義,做出最好的歷史見證與結論。蔣委員長領導的國民政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