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命不由天,鐵血兵戈,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承惠進入聚義堂,一眼就看見了坐在首位的李儒沛。
饒是經歷過大風大浪,於承惠的神色也變化了,如此瀟灑儒雅的小郎君,堂堂皇皇的坐在聚義堂的首位,居然成為了土匪,居然成為了土匪頭子,這超出了他的思維範疇。
“於員外來到山寨,蓬蓽生輝,某很是榮幸,若是不介意,請稱呼某為李郎。”
李儒沛的聲音傳過來,儘管這聲音之中還帶有一絲少年郎君的稚氣,可上位者的氣質盡顯其中,山寨出現了這等的人物,千古奇觀,於承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不敢,某專門到山寨來看看,也是想到關莊鎮與山寨之間的口頭協議,關莊鎮的百姓實在困難,恐怕難以提供足夠的糧食和錢財。”
“於員外專程來到山寨,恐怕不僅僅是為了山寨與關莊鎮之間的協議吧,前些日子,官軍曾經大規模的圍剿山寨,進山之前,在關莊鎮歇息一宿,於員外與劉都尉之間還有過交談,於員外此次前來,是不是想著山寨已經被官軍剿滅了。”
看著上首的李儒沛,於承惠的感覺很是奇怪,少年郎的模樣,最多剛剛成年,但說話的語氣和姿態,卻顯得老辣,儘管說少年老成的少年郎君,於承惠見過一些,但說話總是會透露出來稚氣,可眼前這位李郎,給人的感覺是飽經風霜、胸有成竹。
於承惠有這種奇怪的感覺很正常,就算是唐末最年輕的節度使王鎔,十歲成為了成德節度使,也是中和二年的事情,距今尚有三年的時間,其次就是皇上了,登基的時候十二歲,可惜皇上最為喜好的就是遊玩,根本不愛過問政事。
“李郎說的不錯,某的確想著看看山寨的情形。”
“山寨沒有什麼改變,官軍已經離開。”
短短一句話,猶如驚雷,震得於承惠頭暈目眩,眼前的事實不容辯駁,官軍可沒有那麼客氣,絕不會主動撤走,這隻能夠說明一點,山寨擊敗了官軍,迫使官軍撤走了,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居然真的發生了。
於承惠曾經與山寨寨主盧雲彪和軍士侯二接觸,對兩人的印象不好,特別是盧雲彪,不過這次來到山寨,沒有見到盧雲彪與侯二,可能是山寨出現了什麼變故,這也不奇怪,土匪之間本來就是你爭我鬥,你方唱罷我登臺,不過這個新任寨主李郎,看上去不簡單。
“某曾經和山寨的盧雲彪、侯二接觸,不知道這兩人去什麼地方了。”
“侯二押解盧雲彪投奔官府,棄暗投明,如此大事,難道於員外不知曉。”
“某是山野閒人,官府的事情,哪裡能夠知曉。”
“於員外謙虛了,身為山野閒人,為百姓疾苦奔走,上至州衙、縣衙,下至山寨,嘔心瀝血,拳拳之心令人感慨,某很是佩服。”
“李郎既然說到了關莊鎮百姓的事宜,某也想問問,山寨與關莊鎮之間的協議,是某代表百姓商議的,可百姓實在拿不出來糧食,山寨是否能夠寬宥一段時日。”
“土匪就是土匪,於員外,你說呢。”
“盜亦有道,某勸李郎,還是潔身自好,不要騷擾百姓。”
“於員外的話語,令某想到了東都留守劉允章的《直諫書》,劉公言當今局勢,國有九破,民有八苦和五去,直言人有五去而無一歸,有八苦而無一樂,國有九破而無一成,官吏貪贓枉法,天下百姓哀嚎於道路,逃竄于山澤,夫妻不相活,父子不相救,百姓有冤無處訴,有苦無處申,瀕臨垂死邊沿,真可謂是大亂之世,此等局勢之下,於員外提出盜亦有道,提出潔身自好,表面看是勸某一心向善,可如此局勢之下,某和兄弟們該如何的選擇,還請於員外指出來一條道理,若是有官做、有飯吃,錦衣玉食,傻子才想著聚嘯山林。”
於承惠看著李儒沛,目瞪口呆,劉允章的《直諫書》,名氣是很大的,但也就是在朝廷大臣之間流傳,並未到民間,不知道這個李郎是怎麼知道的,而且娓娓道來。
李儒沛說出來的這些話語,只有讀書人才能夠說出來,尋常的百姓是不可能想到的,而且李儒沛說到的是有關國家興衰的大事。也就在這短短的瞬間,於承惠的內心對這位李郎有了好感,他想著勸勸這位少年郎,不要屈尊山寨,有這等的學識,何不去朝廷效力,自己甚至可以想辦法向朝中丞相推薦。
“李郎談吐不凡,才思敏捷,何不選擇為朝廷效力,人無完人,金無赤足,若是李郎不介懷,某可以直接向朝廷舉薦。”
李儒沛的臉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他知道於承惠是好心,只不過這些透過科舉出來的讀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