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四章 後宮之變化,鐵血兵戈,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也不是無所不能的,特別是滿朝文武大臣都堅持的事情,譬如說後宮的事情,到了泰興元年九月,秋收結束之後,零星的奏摺變成了大規模的奏摺,在抨擊貪墨、懶惰官吏的同時,也說到了後宮的事宜。
其實後宮已經出現了不少的變化,宮女最終保留了五百人,宦官保留了三百人,足足八百人,讓李儒沛覺得很是奢侈了,要說宦官在服侍的方面的確是有能力的,生活上的察言觀色,的確是宦官的強項,這讓李儒沛很是感慨,難怪那麼多的皇帝,都信賴宦官,當然李儒沛的情況不一樣,他是穿越之人,骨子裡對宦官是不認同的,這是摧殘人性之做法,絕對不值得提倡,所以他能夠時時刻刻保持警惕。
後宮之中,依舊只有皇后娘娘和五位夫人,範若楠和王妙彤都已經懷孕,這讓滿朝文武都覺得不合適,崔安潛和崔慎由也很是尷尬,甚至在早朝的時候,兩人直接提到了選秀的問題,要不然清河崔氏也承受不了那麼大的壓力,這讓滿朝文武知道了,原來後宮之中出現這等的問題,主要還是皇上堅持,當然堅持的原因,是不願意後宮的開銷太大了。
泰興元年風調雨順,農業上獲得了極大的豐收,受災的只是少數地方,大唐之繁榮穩定的景象,已經在各地出現,國庫的銀子也是充足的,足以維持多年開銷,商貿的大規模發展,更是促使了賦稅的增加,如此情況之下。皇上過於的節儉,讓滿朝文武不甘心了。
這一次率先提出奏摺的是壽王李傑。
李傑認為,大唐皇室之祖制,有些地方需要修改,譬如說對宦官之態度。皇上已經在大明宮和皇宮樹立了鐵碑,命令宦官不準干政,大半年時間過去,宦官干政的事情絕跡,而且民間之認識也在出現改變,沒有誰願意讓自家的孩子成為宦官。宦官裁決政事、監軍以及領兵出征的事情,都成為了歷史,皇宮之內雖然保留了內侍省,但宦官最高的品階就是正六品,可以說這一個集團已經徹底衰退。這樣的變化是很有必要的。
但後宮之嬪妃,這不僅僅是皇上之私事,這牽涉到皇室之興旺,牽涉到大唐之天下。
李傑堅持認為,皇上必須要重視後宮之事宜,必須要充實後宮之嬪妃,必須要支援政事堂提出的選秀之事宜。
李傑的直諫,得到了滿朝文武的支援。讓李儒沛無法反對了。
李儒沛也知道,這個時代小孩子夭折的機率是很高的,主要還是因為疾病。這方面皇室也不要想著例外,他的幾個孩子,之所以能夠健康的活下來,還是在平日的飲食和照顧之中,都特別的注意,加之李儒沛知道不少生活方面的基本常識。這才讓幾個孩子都能夠健康成長。
至於說皇上後宮之中的女人多,這其實也是權勢的象徵。不管是皇上、親王乃至於朝廷文武大臣,都是依據官階來確定能夠迎娶多少的女人。
李儒沛很清楚。他是不是充盈後宮,牽涉到了滿朝文武的利益,這已經不是小事情。
試想一下,大唐已經形成多年的規矩,就連親王的府邸裡面,都是十幾個乃至於幾十個女人,他這個大唐的皇上,後宮只有六個女人,這讓滿朝文武怎麼辦,人家總不能夠將迎娶進門的女人休掉,那樣是不可能的,可人家府邸裡面的女人多了,總是感覺到不自在。
男尊女卑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女人不能夠入朝為官,不能夠進入官府做事情,養家餬口主要是男人的事情,這就註定女人的地位是不可能提高的,李儒沛就算是皇上,也沒有能力改變如此的狀況,不要說他李儒沛,就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都無法改變這樣的事實。
其實後宮之中的事情,已經在朝廷之中產生一些影響了,若是李儒沛依舊堅持,怕是文武大臣的奏摺會更多。
無奈之下,李儒沛只能夠妥協,但他堅決不同意所謂的選秀,那樣就不好控制了,再說後宮的嬪妃也要慢慢的充實,絕非一下子就全部到位的,私下裡李儒沛也知道,真的有上百的女人了,他可沒有那麼大的能力駕馭,到時候苦的還是後宮之中的女人。
可惜事態的發展,還是出乎了李儒沛的預料,一場變相的選秀開始了。
後宮之中,只有皇后娘娘和五位夫人,其餘的嬪妃位置全部都是空缺,這些位置的誘惑力是不一般的,再說皇上之盛名,已經在大唐傳開了,故而後宮選嬪妃的訊息傳開之後,前來打探訊息的人不計其數,其中有朝廷和地方的官員,也有士紳富戶,甚至有商賈,誰都想著自家的姑娘能夠到皇上的身邊,得到皇上的寵愛,如此家族也有依靠了。
皇上之父母皆辭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