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五章 歷史的決斷(2),鐵血兵戈,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歷史總是有著驚人的相似,李儒沛想到了很多,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才能夠順利登上皇位,明朝的永樂大帝朱棣,推翻了自己侄子建文帝朱允文,為明朝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今他也要走上這樣一條道路了。
八年時間的打拼,將南方建設成為如今的樣子,李儒沛可謂是殫精竭慮,不過他也知道,自己不過是吸取了歷史上很多的經驗,將這些經驗全部都用到了治理國家的方面,同時他有著特殊的身份,這讓身邊的文臣武將都能夠心服口服,當然更加重要的是他的自律和遠見卓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一點,在治理南方的過程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
歷史上很多的教訓,李儒沛都是清楚的,所以他能夠巧妙的規避諸多的麻煩,建立根據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步一個腳印,打牢基礎,這是興旺的關鍵,以民為本是執政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作為穿越之人,李儒沛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一樣的,骨子裡面的自律,讓他能夠面對巨大權力的時候,不至於忘乎所以。
八年的時間,歷史中不過是彈指一揮,不過已經被他斬殺的黃巢,造反七年的時間,攻佔了京城長安,建立了所謂的大齊王朝,這樣看起來,用去八年的時間,藉著特殊的身份,打造一個興盛祥和的南方道,也不算是特別了不起的事情了。
八年的積澱,終於到了最為關鍵的一步了,接下來李儒沛就要率領鐵血軍。朝著北方進攻了,這一次的進攻,會不會特別的順利,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他不知道。也不可能完全掌控,不過他會盡最大的氣力保持大唐局勢之穩定。
光啟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南方道大行臺府,大堂。
這裡是用來商議重大事情的地方,一般情況下是很少使用的。
崔安潛領著眾人,站在大堂之下,眾人表情肅穆。看著站在臺上的李儒沛。
其實來到大行臺府,看見了聚集在大堂之中的眾人,誰都明白今日來這裡的意思了,不過誰也不會主動開口說話,這讓大堂的氣氛顯得莊重嚴肅。
李儒沛看著眾人。竭力控制自身的情緒,馬上就要做出重大的決定,他不可能無動於衷。
“今日商議的就是一件事情,定鼎京城長安和東都洛陽。”
李儒沛乾脆的話語,讓大堂之中更加的安靜,儘管早就知道是什麼事情了,可是李儒沛親口說出來,對眾人還是巨大的震撼。
“南方的局勢已經穩定。百姓基本富足,各項賦稅能夠滿足所有開銷,鐵血軍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將士士氣高漲,可謂是蓄勢待發,如此情況之下,某認為北進的時機成熟了。”
“北進可謂是南方道大行臺府面臨最為重大之事情,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需要做好充足準備的。某做事情向來都是穩紮穩打,可這一次的情形不一樣了。隴右道的收復,西藏劃歸大唐治下之後。情況出現了改變。”
“前兩日京城長安的左神策軍中尉、左樞密使楊復恭派來使者,帶來了親筆信函,信函之中其他的內容某不想多說,可有一件事情,一定要說,楊復恭希望某能夠保持大唐之祖制,也就是說繼續讓宦官掌控禁軍,繼續擔任樞密使的職務。”
“某對宦官之態度,以及為什麼會對宦官深惡痛絕,諸位已經知曉,故而楊復恭的要求,在某看來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想著掌控權力,置大唐江山於不顧,某是絕不會答應此等之無理要求的,某給楊復恭的回函就是四個字,好自為之,想必楊復恭收到信函之後,會明白一切的。”
“楊復恭不可能坐以待斃,他豈能容忍到手的權勢瞬間煙消雲散,所謂困獸猶鬥,狗急跳牆,依照楊復恭的脾氣,不鬧出個天翻地覆,豈會善罷甘休,他楊復恭瞎胡鬧是小事情,可是大唐之百姓遭遇痛楚是大事情,某可不願意看見滿目瘡痍之長安和洛陽。”
“昨日某認真思索了,做出如下決定。”
“第一,十二月初一,鐵血軍朱溫部、錢謬部、楊行密部、盧勝安部,以及秦二黑麾下回到襄陽的一萬大軍,共計九萬大軍,隨同某進軍京城長安,鐵血軍大將軍高馳邦為行軍副帥,大軍務必在十二月三十日之前,平定京城長安和東都洛陽。”
“第二,鐵血軍駐紮之地方做出相應調整,黃彪駐紮襄陽,宋虎駐紮益州之成都,趙來寶駐紮廣州府,崔彥衝駐紮揚州,加上謝玉鑫駐紮隴右道,秦二黑駐紮西藏,這六路大軍共計十二萬人護衛南方之安定局面,襄陽、成都、廣州和揚州之駐軍,不得干涉地方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