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四章 以退為進,鐵血兵戈,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馳邦的空信函,令畢師鐸大為吃驚,他曾經懷疑是不是軍士在送信函的時候出現了失誤,膽大包天的更換了信函,不過仔細看了信函之後,他排除了這種懷疑,畢竟拆開過的信函是完全不一樣的,再說他和高馳邦之間的信函來往,這是絕對保密的事情,也是絕對重視的事情,悉數都是心腹操作的。

畢師鐸很清楚,想要鐵血軍無條件的撤離淮南道,這是不可能的,畢竟他畢師鐸還不存在這樣的威嚴,人家李儒沛是王爺,正宗的李唐王室的子弟,鐵血軍又是如此的驍勇,怎麼可能將吃到嘴裡的肉輕輕鬆鬆的吐出來。

畢師鐸所依靠的就是朝廷的敕令,畢竟他是淮南道的節度使。

其實解決這件事情,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地方,那就是畢師鐸必須要拿出來大量的錢財,名義上是感謝鐵血軍進入到淮南道平定了叛亂,可惜畢師鐸捨不得拿出來錢財,同時他也沒有那麼多的錢財,十萬大軍的消耗是驚人的,迄今為止畢師鐸都在為大軍的糧餉操心。

缺乏了這個必要的條件,想要鐵血軍撤離淮南道,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就是允許鐵血軍在淮南道佔據的地方徵繳糧草,用以補充大軍的消耗,可惜鐵血軍佔據的地方,都是淮南道比較窮苦的地方,加之這些地方長時間被黃巢佔據,根本就沒有什麼油水了。

不管從哪個層面分析,畢師鐸都拿不出來誠意,給高馳邦寫去信函,無非是想著試探一下。看看鐵血軍究竟是什麼想法,會不會提出來撤離淮南道的條件。

誰知道人傢什麼都不說,回來的就是空信函。

多年的廝殺征伐,畢師鐸早就不是當初的毛頭小子了,也學會了控制自身的情緒。分析利弊的事情他還是會做的。

揚州的十萬大軍,目前來說還不是特別的穩定,秦彥和李罕之的影響還是存在的,這些需要用時間來消磨,其次就是高駢在大軍之中也有著不小的影響,這也需要畢師鐸想辦法穩住絕大部分的軍官和軍士。至於高駢的少部分死忠的心腹,慢慢想辦法收拾。

如此的情況之下,淮南道需要穩定,不能夠繼續亂下去了,否則畢師鐸這個淮南節度使是坐不穩的。

畢師鐸的想法不可謂不現實。鐵血軍趕走了黃巢,這去掉了畢師鐸最大的心腹之患,淮南道畢竟是富庶之地,也是產糧之地,只要經過兩三年時間的穩定和建設,慢慢就可以恢復元氣,到了那個時候,畢師鐸可以掌握更多的錢財。能夠更好的撫慰十萬大軍。

可以說淮南道徹底平穩下來,畢師鐸才有可能徹底掌控揚州的十萬大軍。

如今若是要強行的趕走鐵血軍,只有兩個辦法。

第一是給朝廷上奏摺傾訴。這一點畢師鐸自己都覺得很無聊,且不說李儒沛是王爺的身份,就說鐵血軍暫時不撤離淮南道的理由都是很充足的,什麼大亂剛剛過去,黃州和光州等地需要穩定,故而鐵血軍暫時駐紮在這些地方等等。朝廷見到了這樣的奏摺,肯定不會說什麼的。最終就是預設,可是這個暫時駐紮。對於畢世鐸來說就是要命的。

鐵血軍是如何佔領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的,畢世鐸基本清楚,鐵血軍進入到淮南道,一旦在這裡紮根之後,下一步就是佔據整個的淮南道,包括作為富庶的揚州。

故而給朝廷寫奏摺的事情,一點都不可取,可能為鐵血軍爭取到時間和機會。

第二個辦法就是率領揚州的十萬大軍,以武力威脅的形式,逼迫鐵血軍撤離淮南道。

要是這樣做的,畢師鐸估計自己很快就會失去整個淮南道,十萬大軍不是很穩定,一旦淮南道再次亂起來,身在東都的高駢豈會善罷甘休,那些為秦彥和李罕之鳴不平的軍官,也會冒出來,十萬大軍恐怕還沒有正式發動進攻,就會分崩離析。

這兩個辦法都不可取,也絕不能夠做。

對著空信函和地圖思索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畢師鐸終於做出了決定。

揚州的十萬大軍,抽調一萬大軍駐紮濠州,負責壽州和濠州兩地的秩序,抽調一萬大軍駐紮在廬州,負責舒州和廬州兩地的秩序,其餘八萬大軍依舊駐紮在揚州,負責揚州、楚州、滁州與和州等地的秩序。

畢師鐸的這個命令,以最快的速度下達。

畢師鐸下達的命令,同樣以情報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送達襄陽的王府。

李儒沛看了這份情報之後,足足思索了半天的時間。

崔安潛進入王府廂房的時候,李儒沛還在看著地圖沉思。

李儒沛早就派人將情報送到節度使衙門,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元始大帝

燕靈君副號

亡妻之戰

雪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