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五章 過境,鐵血兵戈,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馳援東都洛陽,可謂是鐵血軍最大的一次行動了,自鐵血軍誕生以來,都是在山南西道的範圍之內活動,最遠也是到山南西道所屬的洋州,這說起來都算是在地盤之內的活動,可這一次的情況不一樣了,鐵血軍需要跋涉一千多里地,到毫無後勤保障和群眾基礎的洛陽去鏖戰,面臨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征伐不是兒戲,不是嘴上逞強就可行的,必須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特別是穿越的李儒沛,深知群眾基礎的重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作戰,雙眼一抹黑,斥候所能夠偵查到的也就是地形地貌,對於其他的情況一無所知,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凡屬侵略性質的戰役,不管開始是佔據了什麼樣的優勢,最終都是失敗的。
大軍出發之際,李儒沛明確提出了要求,鐵血軍的軍紀需要嚴格執行,行軍過程之中,不管遇見什麼情況,都不準損害百姓的利益,若是有人想著劫掠百姓,出現燒殺**之行為,不問緣由,一律斬首示眾,這是鐵的規矩,沒有任何通融的可能性。
既然是鐵血軍,就要有鐵的紀律,特別是在初始階段,不能夠出現任何問題。
行軍路線早就確定下來,從梁州到洋州,接著進入到山南東道所屬的全州,從全州直插東都洛陽,行程一共是一千三百餘里地,鐵血軍雖然有著足夠的戰馬,但行動也不可能太快,主要是後勤軍需這一塊要特別照顧,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是必須要保證的,這是行軍打仗的基礎,兩萬大軍的消耗是很大的,征伐的時間至少在半個月以上,糧草不能夠保證,隊伍肯定亂了。
鐵血軍馳援東都洛陽,行動需要保密,不說絕對保密,至少不要大規模的宣揚,最好是鐵血軍抵達洛陽的時候,黃巢還不知道鐵血軍馳援的訊息,那樣就能夠讓黃巢猝不及防。要做到這一點難度是非常大的,可以想象,兩萬大軍的規模和響動是不小的,沿途肯定會引發諸多的注意,甚至可能遇到一些預料不到的情況,但好處也是有的,那就是這個時代的通訊特別的不發達,鐵血軍大軍出動的訊息,不會很快傳播開來,只要鐵血軍行動迅速,恐怕抵達東都洛陽之後,黃巢還不一定能夠得到訊息。
十一月底,鐵血軍從梁州出發,兩萬大軍分為前軍和中軍,前軍由高馳邦率領,中軍由李儒沛坐鎮,黃彪跟隨李儒沛行動,宋虎留在梁州,協助錢世渠和馬皓軒等人護衛山南西道的安全。
與以往所不同的是,秦二黑成為了李儒沛身邊的傳令兵,謝玉鑫成為了李儒沛身邊的謀士,按說這兩人是沒有資格出任此類職位的。
成為了彝王,兼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李儒沛真切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畢竟他崛起的時間很短,身邊的人才還是有限的,想要成就大事,身邊沒有人才幾乎是不可能的,個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人才的事情不能夠著急,特別是在唐末這種紛繁複雜的局面之下,歷史上的記載,唐末造反的人特別多,特別是皇室逐漸衰微之後,各地的節度使都是自立為王,以至於後來出現了五代十國,出現了諸多的皇帝。出現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沒有一個能夠統領天下的強有力的王朝,讓稍有能力的人權力*都無限制的爆發出來了。
李儒沛需要培養絕對忠心自身的人才,至少左右的心腹必須是絕對忠心的,哪怕這個過程稍微的漫長一些。
皇室子弟和親王的身份,能夠幫助他省去很多的事情,忠君思想還是目前最為行得通的招徠人才的辦法。
高馳邦、黃彪、宋虎、嚴復和趙來寶等人,是鐵血軍的骨幹,也是李儒沛完全能夠信得過的心腹,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磨合,這些人也知道了他的能力,絕對忠心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文官隊伍之中,馬皓軒、於承惠和譚明曉等人,以前就是朝廷的官員,希望能夠施展抱負,到了李儒沛的身邊,看到了這樣的機會,一樣會努力的做事情,錢世渠、謝國喜、謝玉鑫和秦二黑等人,則是完全依靠李儒沛的提攜,他們只有全身心的效忠,才有好的前途。
故而好好的培養謝玉鑫和秦二黑等人,就是李儒沛必須要認真思考和做到的事情了,當然他還需要提攜更多的人才。
也正是從這一點出發,李儒沛毅然賦予了謝玉鑫和秦二黑等人重任,目的就是要鍛鍊他們,讓他們早日成長起來。
大軍的行進速度很快,斥候晝夜不停的偵查,主要是觀察山南東道節度使劉自恆是不是會有什麼過激的表現,大家都很清楚,劉自恆可不會為了朝廷的利益考慮,只要有機會從背後下黑手對付鐵血軍,絕不會手軟。
謝玉鑫和秦二黑的表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