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三章 懷柔之心,鐵血兵戈,風中的失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完全贊同的,他從黃巢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崛起,說到了百姓所承受的痛苦,一方面要承擔朝廷的賦稅,一方面要繳納各地節度使額外增加的賦稅,這令老百姓沒有了活路,唯有加入到黃巢造反的大軍之中,說不定還能夠活下去。

而加入到黃巢大軍之中最多的人,就是那些一無所有的佃戶,其實這些佃戶以前也是農民,只是因為賦稅太重,被迫變賣了土地,成為一無所有的人,為士紳富戶耕種土地,需要承擔的賦稅出奇的沉重,劉允章曾經親自了解到一個佃戶,每年耕地上面收成的百分八十都要拿出來,上繳給士紳,還要承擔朝廷的賦稅,最後這個佃戶活不下去了,領著全家投湖。

李儒沛對於百姓的照顧,以及對於農業的重視,更是劉允章贊同的,他很清楚,各地的節度使為了能夠擴大力量,大規模的招募軍士,組建規模龐大的軍隊,只重軍事,不管不顧民生,這樣的政權根本無法穩固,要知道民眾的富足對於政權的穩固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劉允章唯一對李儒沛政策不理解的地方,就是對商賈的態度。

作為讀書人,劉允章對商賈的看法是不好的,認為無奸不商,官府對於商賈就是要嚴厲的管束,讓他們畏懼官府,不敢亂來,但李儒沛的看法不同,商賈若是不賺錢,就不能夠稱之為商賈,只要商賈在合法的範圍之內賺錢,官府就要支援。

李儒沛的這些認識,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是絕對正確的,這是千年之後得到證明的道理,商賈賺錢了,繳納了大量的賦稅,才有可能減輕農民的負擔,否則所謂的予民實惠和休養生息等口號,就是空口號,隨著戰事的增多和軍隊的壯大,所有的負擔最終還是轉嫁到老百姓的身上,就算是最為英明的君主,也無法避免這樣的惡性迴圈。

李儒沛沒有和劉允章爭執,只是耐心的算賬,他以鐵血軍為例,假若鐵血軍擴大到十萬人的規模,每年需要消耗的白銀超過百萬兩,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官府是無法掙來這麼多銀子的,那就只有百姓來承擔,若是全部攤到百姓的身上,就算是十萬戶人家,每戶人家也需要承擔十兩銀子的賦稅,這對於尋常的人家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根本無法承受,這還沒有算官府的開銷,以山南西道為例,算是所有官府的開銷,每年需要的白銀也是接近百萬兩白銀的數目,這麼龐大的開銷,僅僅從土地上獲取,百姓的負擔太重了,無法承受。

鹽業稅是來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不過說穿了,鹽業稅也是從百姓身上盤剝而來。

若是重視商賈的交易,那就不一樣了,商賈之交易,稅賦定在十抽一的基礎之上,免去商賈所有的賦稅,這樣商賈是能夠承受的,只要能夠大力的支援和發展商賈,讓商業交往增多,這樣就能夠收取到大量的賦稅,若是經營得當,每年收取幾百萬兩銀子的商業賦稅,那不是太困難的事情,若是能夠做的這一步,那就能夠真正的減輕農民的負擔了。

發展商賈需要眼光,需要官府對商賈坦誠相待,需要得到商賈的支援。

劉允章對於這些道理,雖不是很明白,但一點就通,李儒沛透過算賬的辦法,讓他很快明白商賈的重要,不過對於李儒沛如此的推心置腹,他也有些奇怪,一直到後來,他才明白,原來李儒沛是要賦予他重任,讓他統領山南西道的文官隊伍。

李儒沛的確是這樣的想法,他手下人才不少,但真正有威望的人不多,特別是在朝廷之中做官高官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劉允章就是最好的人選之一,翰林學士出身,加之劉允章的很多觀點,的確是以民為重,這是符合李儒沛的思想的,至於說劉允章其他一些不同的看法,兩人可以交換意見,可以統一觀點,只要兩人能夠充分的交換意見,達到認識的一致,山南西道就能夠朝著正確的軌道發展,到了那個時候,就是李儒沛真正開始大展宏圖的時候了。

故而李儒沛從一開始,對待劉允章的態度就是不一樣的,是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的。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何況劉允章這樣的讀書人,受到了李儒沛的尊重和看重,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鞠躬盡瘁,做好所有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級都市霸主

筍尖魔菇湯

八零重生,撩漢養崽致富忙

花間茶舍

獵蟲傳

笨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