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對抗(上),御風者之傳人,翕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壹其性,養其氣,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列子·黃帝》
這幾日,葉晴月著實被李秋陽和林成峰兩個活寶氣得夠嗆。從御器術開始,術法課程的難度又上了一個臺階,尤其是開始練習流沙、流水這類流體時,李秋陽和林成峰二人總能乒乒乓乓發出老大動靜,不是砸了這個就是灑了那個,因不遵守課堂紀律,每天兩分、三分地扣,葉晴月怒道:“小雨幫咱們辛辛苦苦掙來的分都快被你倆揮霍完了!”
楊時雨倒是想了個辦法,把家裡的木碗、竹筒、漆盆帶了好幾個過來,雖然還是免不了有意外,但至少砸不爛、摔不壞,柳鶯鶯看得又好笑,又覺得楊時雨實在機智。
二階的理論課安排已經大量減少,但術法課的難度卻大大增加,為增加修習生們的練習時間,開始安排自習課——規定時間內,讓學習小組自己安排地點,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別處,只需在學園內、且有學長指導即可。小組自習課與學長的修煉習慣和自身能力息息相關,這時,三位學長的差別便體現了出來。
雲組的學長程玄禮,平時非常愛去無涯閣讀書,他對於道法義理的知識儲備可以說是目前學園第一人;他總說“術法修行是理論結合實踐”,所以帶著雲組組員們也時不時地去無涯閣上自習,要求他們先要更好地理解老莊和祖師列子的道法理論,方可進行術法修行。
雨組的學長柳如風,雖知識儲備不及程玄禮,但他本人對道法的理解極深,也認為術法與道法應並修;但他不主張讀書,而是主張沉思和辯論——沉思是主內,他會組織大家一起打坐冥想,參悟道法;辯論是主外,有什麼冥想中苦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拿出來辯一辯。
葉組的學長陶么么,防禦術和對抗練習都學得極好,她比較偏向於實踐派,認為術法也跟其他匠人的技法一樣,講究熟能生巧,想不明白的地方、多練一練也能掌握;所以她常帶著葉組四人進行術法研習和互相演練。
這天午後的自習課,雨組四人相約在仙鶴池旁練習御器術和器物分離術,楊時雨提前到了,便找白靈玩了一會會,還掏出心愛的玉笛給它吹了首曲子。白靈長得很好,已經跟閃電一般高了,只是體態還是閃電更壯實一些;葉晴月的仙鶴叫白茶,林成峰的仙鶴叫瑞雪,四隻鶴兒因為主人的關係也時常聚在一起,這會工夫也在一塊,愜意地聽著楊時雨的演奏。
柳如風和組員們後來也都前後腳到了,見這一幕皆不忍打斷,都默默加入了聽眾的行列。於是一曲奏罷,楊時雨一睜眼,看見了四隻仙鶴和四位朋友齊刷刷地看著她,也是忍俊不禁。柳如風看人齊了,便組織大家找了棵大樹下的陰涼位置圍成一圈,盤腿坐下。葉晴月面帶桃花地望著柳如風,問道:“學長,我們今日是先打坐呢,還是先辯論呢?”
柳如風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以詢問的語氣說:“大家學習二階的御物、御器之術也有一段時間了,對如何做到‘無物’可有何感悟嗎?覺得要做到‘無物’,最重要的是什麼?”
四人也未著急回答,先各自思考起來。李秋陽見狀,想著自己無非是拋磚引玉,便先說道:“我記得祖師爺在《列子》中有一段論述,說的有形有貌的東西都是物,只是色相,要去掉它的形……成峰,那段是咋說的來著?”林成峰想了想,幸好他對這個室友很瞭解、臨考還幫忙一起做了複習,不然還真想不到他說的是哪段:“凡有貌像聲色者,皆物也,物與物何以相遠?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大概是這樣吧,我也背不完整了。”李秋陽接過來說道:“對,就是這段。學長,我在修煉時就一直在想這句,什麼叫‘造乎不形,止乎無所化’?明明我們要駕馭的物體,都是實打實的有形之物,難道要去掉它們的形體,才能駕馭它們嗎?”
柳如風還是沒有回答,而是問兩位姑娘道:“你們怎麼想?”
葉晴月見男神學長主動看向了自己,開心地笑開了花,趕緊搶答道:“我來說我來說,我覺得這段不是在說要化去物的形體,而是說道藏於萬物之中,所以後面才寫了‘遊乎萬物之所終始’。所以御物之術的關鍵,是要去體會萬物中所含的道,學長,是這樣嗎?”
柳如風接著看向楊時雨,見她沉思了片刻。楊時雨前幾天練習器物分離術,比那日初次御器之術更有心得了,尤其是分離流體與器皿時,需完全將精力、或者說靈氣,關注與“器皿”這一物本身,而全然不受裡面所盛之物的影響,所以……所以關鍵是……專心嗎?似乎又不是柳如風此問的答案。她一時還說不上來,就搖了搖頭。
柳如風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