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部分,回到清朝當大官,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百姓看來,是天大事情,但在京城為官的來說,都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因為,職務的變動都是公開的,同時皇上已經昭告天下關於太子的事情了,只是,還沒有到太倉縣而已。
久在太倉縣的李序然,已經習慣了開建水渠,開墾荒地和林地,還有種糧食,種瓜果的他,對於這個訊息似乎有點不太適應。
所以,他一個來到這個山峰上,意思就是想一個人清淨清淨。
楊尚書沒有在信中提到其他的事情,李序然知道,其他事情,就是楊尚書也決定不了。
同時,他現在已經是兵部尚書了,管著兵籍、軍械、關禁、驛站等,新官上任,他自然是忙的不可開交,在這個時候還能記得李序然,記得給他說說朝廷的事情,就已經不錯了。
拋開其他的不說,李序然對恩師被調整還是挺高興的。
兵部尚書雖說沒有直接的軍權,但是實權也不小,最為關鍵的是這極有可能為他下一步的掌管兵權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這也不是一般的兵部尚書就能做到的,關鍵是楊尚書身後有榮親王,哦,不,現在應該叫太子了。
因為,古代的時候,文官和武將還是有不小區別的,文官要有兵權,只能是透過慢慢的過度和調整才有可能,但是,一旦做了武職,就可能是大官,大將軍之類的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而李序然現在想的是他自己,他知道楊尚書之所以沒有提到自己的情況,那就說明現在皇上對自己還沒有旨意,那麼,楊尚書告訴他這些,就看他李序然自己悟了。
李序然一點都不後悔當初沒有明確的選擇榮親王,因為,他當初的決定就是:兩邊都不靠近。
可以想象,要是自己當初選擇了原太子,那現在可不就慘了嗎?當然選擇了現太子就是原榮親王也好不到哪裡,誰敢保證現在的這個太子就不會發生什麼變故?
只是,他還是比較擔心皇上,即使也許皇上早已忘記了他。
因為,畢竟皇上教給了他不少東西,同時,要真說選擇的話,那他也是選擇了皇上。
皇上的身體已大不如前了,一定是受了打擊,試想一下,看到自己的兒子帶著兵逼自己下位,那個做父親的會好受?
這個時候,李序然當然希望皇上能恢復健康,因為,只有皇上掌控全域性才能真正的穩定局面。
當然,這個時候要說李序然一點想法都沒有,那絕對是假話,但是他現在只是個七品知縣,這些事情離他太遠了,可以說,遠的沒邊了。
就這樣,李序然一個人一直呆坐在山裡,一直到了太陽落下,月亮出來的時候,他才被徐明等十三騎的人勸下了山。
到了縣衙後,李序然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書房,他在苦思冥想著。
一方面他在盼望著能升官離開這裡,畢竟自己已快四十歲了,總不能老帶著七品的頂戴吧?
而另一方面,他覺得自己已經真的適應了這裡,太倉的好多東西已經融到他的生命裡了,他給這裡傾注了太多了心血。
其實,不能簡單就說想升官的人就不是個好官,畢竟,政治有他的特殊性,不只是這個方面,好多方面的事情,都不能透過一刀切的方式來下結論。
如果真的是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人才,真有經天緯地之能力,就應該走向更高的舞臺,去肩負更大的挑戰,實現更遠的理想和報負。
但是這些事情李序然總感覺太過複雜和遙遠,甚至太過沉重。
於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李序然經常心不在焉的若有所思的樣子,因為,他總感覺要有什麼事情要發生。
果然,半個月後的一天,徐明幾乎是飛著跑來向李序然稟告道:大哥,京城來人,已經到了門口,看樣子是傳聖旨的。
李序然急忙準備接旨,這樣的場面他都快要忘記了。
來的人正是傳聖旨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南江省太倉縣知縣李序然,品性純厚、愛民如子;清正廉明、剛正不阿;才華卓著,治縣有方。
聞太倉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富足和安寧,朕心甚慰,朕決定將太倉縣作為全國縣治的楷模,李序然功不可沒。
著,李序然復為南江省按察使,官居正三品。
……
接過聖旨後,除了驚喜甚至激動外,李序然最大的感觸是:原來,自己在太倉的一舉一動,皇上都瞭如指掌,看來,皇上從來都沒有忘記過他。
“李大人,恭喜了,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