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部分,回到清朝當大官,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乾旱造成的,或者說,主要是乾旱的緣故。
於是,他開建水渠的想法越發強烈了。
關於這件事情,李序然已經想了好多辦法了,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
他也找了不少人,但這些人都不能給他一個很有效的方法,也沒有人願意親自去接受這項事關重大的工程。
邊走邊想,一會的功夫便到了縣衙門口。
李序然首先看到的是張慶峰,這位原先相當於太倉縣丞的資深官差,現在做了守門的差役,但這個人沒有半點怨言,每天都是準時來站崗,比年輕人都要準時和積極。
不知為什麼,李序然今天有一種想和他說說話的感覺。早就聽周青和羅氏兄弟說過,這個張慶峰就是個太倉通,太倉縣的情況他是很清楚的,關於開建水渠的事情,李序然試探著問了他幾次,但張慶峰每次都什麼也不說。
李序然決定今天再試試
“見過知縣老爺”,張慶峰施禮說道。
“張兄快快請起,我正想找你說說話呢”,張慶峰比李序然年長,李序然稱他為兄。
“卑職只是個看門的,怎敢和知縣老爺稱兄道弟呢?再說了能和知縣老爺說什麼呢?”,張慶峰說道。
李序然知道,張慶峰這是自謙,讀書嘛,難免使點性子,看樣子還要努力給他解釋一下。
第六十九章 再動東河
這時李序然擯棄左右,自己乾脆坐下來。
這個張慶峰是真是個人才,自從他當了守門的侍衛之後,他把每天來縣衙辦事的人都統計下來,同時對於重複來的人都問他事情解決的怎麼樣了,這樣有便於能有效的解決問題,同時也能提高衙門的辦事效率。
上次在清理白家和樊家的時候,衙門進進出出的人較多,同時一些人人心比較浮躁,張慶峰對於進出的好言安慰,鼓舞士氣,同時密切的關注著進去的人群,以防有奸細混進來。
總之,張慶峰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忠於職守都用在了自己的崗位上,看來,崗位沒有大小之分,就看你用不用心了。
“哎……”,想起將要進行的改革,李序然不免嘆了口氣。
“知縣老爺為何嘆氣呢?現在白家和陸家還有樊家都被老爺給解決了,老爺應該高興才對啊”,張慶峰見李序然愁眉不展的樣子,便直接說道。
“張兄有所不知啊,我是皇上欽點的知縣,受命後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太倉的問題眾多,總不能就光解決幾個富商惡霸就行了吧?現在山匪問題沒解決,太倉縣常年乾旱,可現在開溝引渠的也不知道從何而起?土壤改善不好,百姓住的過於密集,好多土地還要開墾,荒地和林地眾多,這些問題都要解決啊……”,李序然向他說道。
“知縣老爺這又是何苦呢?你是皇上欽點的知縣,年紀這麼輕,在這裡混上幾年,到時官復原職一下,怎麼也做到了三品了吧?能有幾個官員做官做到老爺的這種境界?”,張慶峰對李序然說道。
“張兄說笑了,我李序然要是那種沽名釣譽的人的話,還何必要這樣的愁眉不展,當個太平官多好,只是這樣苦了太倉的百姓呢?”,李序然如實的說道。
“說實話,卑職很欽佩李大人,李大人來到太倉縣後,衙門的氣氛為之一變,差役們也是各個神龍活虎,卑職真是從未見過這樣的知縣老爺。
其實,卑職一直在等待著機會,說實話,卑職也是一直在觀察著李大人,就等著和李大人這樣暢所欲言,卑職不才,但還是想盡綿薄之力,也算是給太倉縣的百姓做點事情,就是不知道李大人願不願意給卑職一個機會?”張慶峰感慨的說道,甚至都給李序然跪下來了。
“張兄,快快請起,都是我一時草率,做了這個決定讓你守門,讓你受委屈了,太倉的改革,還要依靠你們這些縣衙的老人啊”,李序然說道。
“其實,看到老爺開始操練縣衙的差役,卑職就知道李大人一定要在太倉縣幹出一番事業,看到李大人在著手處理城北白家城西樊家,卑職就沒有打擾李大人,也知道李大人沒有時間解決民生問題,現在城內的問題已經解決的差不多,所以,卑職琢磨著也可以開始改善民生了”,張慶峰感慨說道。
“張兄,我就等你這句話,走,咱們到我書房裡,好好的談一談,今晚我讓廚房給咱們倆燒幾個好菜,再整點好酒,咱們把酒言歡,好好的盡興盡興”,李序然痛快的說道。
李序然知道,現在除了開建水渠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拿丟失的三本賬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