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四十七章 維也納的政治智慧,穿越1862,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幼對威廉二世的管教太嚴格了,不斷強制要求威廉二世要勤加運動,導致威廉二世與其母親關係非常惡劣。另外,由於腓特烈皇后出身英國王室,她常常向兒子灌輸英國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堅持只稱呼兒子的英語名字:威廉在德語作“wilhelm”,但她稱之“william”;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稱為“henry”。於是現任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皇帝威廉二世從小就對英國有種極為複雜的感覺,也可能因此改變了德國對英國的外交政策。

只是現在威廉二世上位的時間還短,英德之間的關係並沒有破裂。現在兩國的友誼依然是很穩固。所以有德國這張王牌在手,英國對付俄國人的法子很多,很有實質威脅。並且德國還有奧匈帝國這個好哥們,後者跟俄國人在巴爾幹地區的利益糾紛是很嚴重的,當然英國也插手了巴爾幹地區。所以俄國人真的很擔心萬一自己在資金上受制於人,會不會繼而讓自己的命脈也被英法掌控了?因為在國家的利益面前,你很難相信對付是純良的。誰知道英法會不會在俄國急需軍費的時候,藉機拿捏俄國人,讓俄羅斯吐出一些自己在東歐,在巴爾幹地區的利益?

“中國皇帝陛下又取得了一場值得稱道的勝利,但是離打敗俄國還非常遙遠。”奧匈帝國的特使萊斯來到唐寧街10號後,向著索爾茲伯裡侯爵這樣的說著。“俄國是個強大的國家,但當他們的精力都轉移到東方去的時候,他們在西方的力量就不可避免的減弱了。”

“我們不需要在東歐觸動俄斯拉夫人的神經。但在遙遠的巴爾幹,我們難道不能斬斷俄國人那令人生厭的觸手嗎?”

奧匈帝國近些年的擴張方向全在東南歐,在巴爾幹半島。如果只是土耳其人,奧匈帝國並不畏懼,但是除了土耳其他們還有俄羅斯這個強大的敵人。

萊斯臉上笑的十分的溫和。“首相閣下,大英帝國難道不希望為了東南亞的和平,組織荷蘭與西班牙,跟中國人達成一個長期的協定或者是條約嗎?”

“當大英帝國看向巴爾幹半島的時候,我想中國的大皇帝陛下不會拒絕大英帝國這個友好的請求的。”

“這是一件除了俄國外,對所有人都有利的交易。”

萊斯笑的異常的燦爛。1881年柏林會議召開,簽訂的《柏林條約》讓俄國在巴爾幹地區的利益大減,波斯尼亞及黑塞哥維那交由奧匈帝國管治,雖然名義上它們還屬於奧斯曼土耳其。

柏林會議讓德奧與俄國的關係迅速走向了惡化。那個時候俾斯麥為了防止俄、法聯合,使自己兩面受敵;而俄國也想聯合德國在近東和兩海峽與英國抗衡,因而在在柏林會議結束後,俾斯麥與俄、奧兩國大使在柏林又簽訂了三國協定,史稱第二次三皇同盟。但是隨著第二次柏林會議的召開,隨著俄、奧在巴爾幹地區的衝突加劇,這場滑稽的三皇同盟用最快的速度走向了‘有名無實’。這個期間俾斯麥的外交策略也出現了混亂,為對付無法阻止的俄法接近,他一邊竭力維持俄德的關係,另一邊卻又盤算著一旦有變先發制人,謀求與奧匈締結反俄同盟,在維也納與奧匈訂立了秘密攻守同盟條約。並且很快羅馬尼亞與奧匈也在維也納訂立了同盟條約,主旨在反對俄國對巴爾幹的擴張。同日德國宣告加入。這樣便又形成了一個新的三國同盟對抗俄國的局面。

劉暹以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俾斯麥政治生涯的最後十年裡的外交政策是失敗的。他根本沒有彌補德俄之間的裂痕,反而是一步步的擴大了雙方間的距離。

同時也為了這次奧匈帝國特使的倫敦之行,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你說,要是德俄分歧不明顯的時候,奧匈的特使能這麼大大咧咧的跑到倫敦,盤算著拉著英國人算計俄國人嗎?

而且還把中國給算計了進去。

——英國人在巴爾幹地區拖了俄國人的後腿,那正跟俄國人打的激烈的中國就要承英國的這個‘人情’。英國順水推舟,也就有了在東南亞跟中國討價還價的資本了。

這是一件對英法德奧加西班牙和荷蘭都有利的事情。對中國也有好處,只對俄國有壞處。(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快穿:成為動漫男主的死遁白月光

卡巴

覬覦她

不吃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