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四章 新秦跟滿清,td,一對王八蛋啊!,穿越1862,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內心裡也有股惺惺感升起。當初曾國藩病逝,曾國荃早已經回到湘陰的老家避居,那幾年曾家何嘗不是聲勢頓落。繁華已矣,人去樓空,心中萬縷悵意。
出了穆府,曾國荃又去了塔齊布家。
這位湘軍早期的悍將,曾國藩引為臂膀,最是得力的爪牙,咸豐五年的時候就病死在軍中了。塔齊布兄弟三人,老三先他死於咸豐四年,次弟又在同治九年的八月病逝。其人無子,只存四女,從族中過繼的侄子繼承的塔齊布死後留下的三等輕車都尉爵位,可惜也是個沒本事的。
夫人已經年近六十,聽說曾國荃親自登門拜訪,拄著柺杖,顫巍巍地親到大門迎接,身後跟著繼子和寥寥幾個家人。曾國荃一見,心裡甚是悽愴。
朝廷實在是有些薄恩!
塔齊布是平定太平天國之中第一個出頭的滿員,跟多隆阿一樣,功勞那都是實打實的。如果能一直活到現在,多隆阿在他跟前都是晚輩,曾國荃當然也是一樣。可現在呢?可除了配入昭忠祠,給了一個三等輕車都尉的名頭,還有什麼照顧?
留下一萬兩銀票,曾國荃飯都沒吃就走了。第二天一大早,更帶著人早早的出了北京城。
……
廣東遂溪,湛江口。
軍政府統治廣東以後在廣東沿海開了好多個港口,湛江口就是其中之一。
軸櫓相連,高桅大船在水面上絡繹不絕,往來相錯,其間還夾雜著用船槳和撐杆驅動的渡船在大船縫隙中奔忙兜售著瓜果等物品。
從碼頭往內陸去,田壟密佈,無數農民已經開始給早稻忙著插秧了。
就在碼頭邊的一個小茶館裡,正有人用粵語誦讀著文章,不過不是聖人之學,而是手裡拿著一份不知道什麼日期的大公報在讀著。周邊還聚著不少過往的旅人。
“卅五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邇者詔書數下,如開特科,裁冗兵,改武科制度,立西學學堂,皆經再三審定,籌之至熟,甫議施行。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託於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
試問今日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梃以撻堅甲利兵乎?
…………嗣後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
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會同妥速議奏,所有翰林院編檢、各部院司員、大門侍衛、候補候選道府州縣以下官、大員子弟、八旗世職、各省武職後裔,其願入學堂者,均準其入學肄業,以期人材輩出,共濟時艱,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負朝廷諄諄告誡之至意……”
赫然是大半個月前,福建之戰都還沒開打的時候,劉暹在廣州及軍政府轄下各府舉行科舉考試時,北京的滿清朝廷頒佈的《維新是詔》,以求提升朝廷方面支持者的信心。
“唉,看這北邊的朝廷也學洋人了。”
“這是給逼的呀!洋人滅不了大清朝,秦王可能滅得!”
很直接,很明瞭的一個對比,卻也讓老百姓們對西學更多了一份認同。劉暹開科舉,考的就有部分西學,在社會上推行漢語拼音和阿拉伯數字,等等作為已經讓他頭上帶上了西學的帽子。不過還好,劉暹依舊保持了科舉,依舊給讀書人一條登官的路。
連同華元在市場上慢慢的推展,那紙幣上印的可有阿拉伯數字,晚清士林正在產生著劇烈的震盪。
劉暹只看一個大方向,大方向正確就可以了。只需太多的細節,他又不是文教部的小官僚,眼睛啥都要盯著。劉暹只要手中握著一支能夠橫掃天下的軍隊,民間那些文人秀才蹦跳的再歡,有個屁用!
滿清決心變法維新,頒佈《定國是詔》,並不是多高明的一步棋。他們這樣做雖然是真正認識到了西學的必要,並且還含著一部分向洋人求援而故做出的表現,但滿清在示好洋人的同時也丟掉了他們在中國傳統文人心中的地位。
新秦跟滿清,半斤對八兩!tmd,一對王八蛋啊!(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