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一十六章 戰爭,穿越1862,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平軍跟暹羅的‘擦槍走火’,北京根本連一個眼神都不撇過去。就跟那‘狼來了’一樣,年年這樣鬧騰,一次兩次還都關注著,三次四次,誰理會阿。
現在,大批的國防軍已經開始毫不遮掩的向著新疆調動了,一輛輛火車在鐵軌上呼嘯著,滿載著來自五湖四海計程車兵。一門門大炮,一節節裝滿軍需彈藥的車廂,長龍一樣的火車飛馳在新疆和內地之間,飛馳在大西北廣袤的土地上。
二月的新疆依然是滴水凝冰的季節。江南已經是春江水暖了,這裡,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還遠沒有過去。轉運站外凜烈的北風夾著雪子,撲得人臉上生疼;地上枯黃的蓬草都往南倒伏著,就連天上偶爾飛過的寒鴉,也彷彿被這森冷的天氣壓迫得不敢出聲,扇動著漆黑的翅膀,極快的朝東邊的一處鹹水湖投去。
這裡是阿拉山口東的編號疆.0027轉運站——東山口站。
阿拉山口位於雅瑪圖的東北角,介乎於西部的阿拉套山和東北部的巴爾魯克山之間。山口寬約裡,長三四百里,西接阿拉湖,東連艾比湖。古往今來兩千餘年,阿拉山口一直都是聯通新疆與中亞的交通要道,以這個時候的地理名稱來說,是伊犁至塔城的必經之路。
在後世的中國,稍微瞭解新疆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它是舉世矚目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的西橋頭堡。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集鐵路、公路並舉的國家一類口岸。現在的阿拉山口雖然熱鬧,卻還遠不能同後世相比。
中俄停戰以後,新疆的物產和民生隨之大幅度恢復來。阿拉山口作為聯絡伊犁河塔城的交通要道,自然就成了新疆正規關口之一。新疆政府用第八建設兵團和第九建設兵團各一部,耗時一年的時間將阿拉山口的山道從東到西的整頓了一遍。
伴隨著道口收稅站一塊建成的還有築路哨所和軍需轉運站,這倆單位。山口內外各建的有一個。口外的不說,口內的築路哨所和軍需轉運站分的很開。築路哨所是靠近山口建的,同收稅站捱得很近。軍需轉運站則在艾比湖最西頭。
現在是新疆貿易的淡季,且戰爭又一次來臨了。阿拉山口邊上的收費站、築路哨所全變成了物資轉運道上的中途休息站。而艾比湖西頭的軍需轉運站則一直由一個加強分隊來負責駐守。
作為一個標準的三級軍事中轉站,東山口站的規模還是相當大的,別看它只有一個加強中隊來駐守,但這個加強中隊裝備了四挺重機槍,雖然裡頭有兩挺是老式的多管重機槍,還裝備了兩門六零迫擊炮和所有人都配置的小口徑步槍。且這個中轉站所有的建築全都是石料攪和著鋼筋水泥砌成的,小號的炮彈都打不動,一丈五尺高的圍牆。讓這個中轉站像一塊不可動搖的山峰聳立在阿拉山口東。
寒冬凜冽,大雪紛飛。陣陣狂風颳去殘雪掃打在臉上,就像是一把把割肉的刀子,可是軍法如山,輪到你站崗了,誰也揭不下這責任。
張建勳今年二十五歲,軍校畢業還不到兩年,伊犁城邊上長大地漢人,祖籍是湖南。祖上是官宦人家,祖父做過道光年間的侍郎。犯了事後全家被流放千里充軍到了伊犁。到了他這一輩,已經四十個年頭了。可能跟林則徐都做過鄰居。
祖父是六部侍郎,張家當然算的上書香門第了。雖然已經落魄了,可張建勳這些後輩打小起還是受過比較好的教育的,區別只在於條件好壞。在伊犁九城,像張家這樣的還有不少。當初整個伊犁一二十萬漢人。
直到新疆hui變起來,伊犁漢人十去其八。張建勳的父親和小叔,都是在那場動盪中失去的。他的大伯,在劉暹進兵伊犁之後,響應號召,是第一批投入秦軍的伊犁百姓中的一員。在戰場上作戰勇敢。又識文斷字,在劉暹離開新疆的時候都做到了千總。等到新秦相隔九年捲土重來的時候。張建勳的大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的就歡喜喜的投了秦軍,後升任大隊長。在中俄戰爭中被炸斷了三根手指,不得已才退伍到了地方。
張建勳同輩堂兄弟只有三個,他排老二。老大是做學問的,現在正在搞新學,老三跟他則在當年中俄打到最關鍵的時候,在新疆軍區兵力緊缺的時候一塊報名參軍,現在在地方上當警察,只有張建勳留在軍中。並在五年前考入了軍校。
可惜他三年的軍校生涯結束以後,天下太平,新疆連土匪都銷聲匿跡了,張建勳先是被分配到東山口站實習,到去年年尾接了原站長的班。現在是中尉!
“啪咔。”一聲響。中轉站前一個土崗子下的前沿哨卡,拉開了門,小屋子裡走出了倆人。頭上戴著厚厚地皮帽子。身上地軍大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