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章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訊號!,穿越1862,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秋意漸濃,北方已經顯出幾分蕭瑟。鋪滿街道的枯枝落葉更增添了這種肅殺的氣氛。

北京的市井街面已經徹底恢復來了。春夏時候的統計表明,北京城的居民總數已經達到了百萬人以上。偌大中國,僅次上海、廣州、南京三地。

天氣漸涼,夜色籠罩下,街上的行人也是漸少,偶爾幾個熟人在路上碰了面,嘮兩句嗑也很快散了。

只有街上的餛飩攤還掛著燈籠。

在這大冷的天裡面,喝一碗熱乎乎的餛飩,不僅是為了暖一暖手腳,有時也是為填一填肚皮。隨著北京城市容市貌的恢復,物價也打滾兒的向上升。一些還沒成家立業的年輕人,深夜時候兜裡可沒餘錢去下館子。這個時候開依舊開張的館子,價格都不便宜。

作為一個兜裡沒什麼錢,也不怎麼講究吃喝的人,此刻詹天佑就坐在一個很普通的的餛飩攤前,捧著一碗熱乎乎的餛飩,正喝得痛快。旁邊坐著他的朋友歐陽庚,也是捧著海碗大口的喝著熱乎乎的餛飩。

詹天佑,字眷誠,出生於清咸豐十一年,即公元一八六一年,廣東南海縣人氏,但是祖籍卻是安徽婺源縣,當年詹氏曾祖一輩為了經營茶葉買賣,於清乾隆年間舉族南遷到廣東,在廣州轄下的南海縣定居下來。曾、祖、父三代均經營茶莊,算是半商半儒的小康之家。待家業傳承到了詹天佑父親詹興洪這一代時碰上了鴉、片戰爭爆發,國門洞開,詹氏茶莊的生意也遭到衝擊,經營不下去了,家道也就此中衰。詹興洪落魄到以代寫書信刻印章謀生,供養詹天佑讀書已是非常吃力。

是時。容閎條陳清政府選派幼童留洋以求引進西學,革新社會。詹興洪夫婦經摯友譚伯(廣州香山人,往來澳門經商)勸說。決定送子詹天佑報考幼童出洋。詹天佑成功獲得幼童出洋的名額,隨容閎由香港到上海。入上海出洋局預備班,從陳蘭斌習漢文,從容閎習英文。1872年,與蔡紹基、梁敦彥等首批幼童三十人赴美。

從1872年到現在,九年時間過去了。詹天佑從一個十一歲的中國普通少年成長為現在的耶魯大學學士,西式教育培養出來的現代人才精英。他和歐陽庚於三年前考入了美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到今天為止。他們兩人是三十名首批留美幼童裡唯一兩個完成大學學業的人。【這時的耶魯大學還是三年制】

當然,整個留美幼童裡,詹天佑和歐陽庚不是僅他們倆考進了大學。這個時候在美國正上著大學的人多著呢。詹天佑和歐陽庚之所以出現在北京,只是因為他倆大學畢業了,並且各自順利進入了讀研階段。

兩個人正在寫論文,回國是要參與京張鐵路的勘探,這是他們論文的載體。

這第一批留美幼童多是家境不好的人。那家境較好的人家都不願讓兒子去外國吃苦,1972年不久1912年。

因此,詹天佑、歐陽庚往來中美的船票雖然由交通部鐵路局報銷,並且兩人在北京一邊拿著鐵路局的俸祿。一邊還有京張鐵路公司‘津貼’著,但過的依然很‘樸實’。

兩人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廢寢忘食是常有的事。到了晚上肚子裡餓的咕咕叫。就跑來街邊喝混沌,也自然變得很平常了。

京張鐵路是北京鐵路佈局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現在北京到天津的,北京去東北,下河南的,都已經有了。但北京往西去的,京張鐵路是啟始。

這條鐵路連線北京豐臺,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等地至張家口,全程長達四百里。中間隔著高山峻嶺,石工最多。又有七千餘尺的橋樑,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末有的。特別是居庸關、八達嶺。層巒疊嶂,石峭彎多。鐵路局探勘彙報中這樣寫著: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為最難,即泰西諸書,亦視此等工程至為艱鉅。難度非常地大!

原時空中的京張鐵路是詹天佑人生的一座豐碑。但現在時局不同,劉暹雖然有了詹天佑,還順便有了歐陽庚,如果有必要他還能召集比原時空滿清更多的國人技術人員來扶助詹天佑,可這京張鐵路他真的不能‘給’詹天佑來主持修建、設計。

就是詹天佑本人也沒這麼大的‘野望’。來為中國修築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還是外國人。

非英即德。

中國已有的萬里鐵路,總工程師、相當一部分的工程師,都是來自德國和英國。其中英國人的數量比德國人的數量還要多。雖然德國人佔據了先手的優勢,可是德國這十年自身的發展也是突飛猛進的,英國前兩年卻才從經濟危機當中掙扎出來。

1872年,由於建設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九陰邪君

聶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