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七十八章 殘破的自由女神像,穿越1862,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霍雷肖.赫伯特.基欽納是英國陸軍元帥、喀土穆伯爵,英*界最具代表性的實力派人物。他功勳卓著,與英倫貴族和內閣的不少人有著深厚的聯絡,與王室有著密切的友誼。年輕時的基欽納曾任皇家工程兵軍官。1883年在中東服役。1892年成為埃及陸軍總司令,然後是布林戰爭,他為了很快擊敗了布林人,消滅游擊隊,不惜採取一切殘酷手段並在南非大肆燒殺,摧毀布林人的農場,建立集中營關押平民(此乃集中營一詞在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出現),最終征服南非。雖然他在非洲的所做作為受到很多人的譴責,但他依然被英國捧為民族英雄。可惜隨後的東西戰爭,讓基欽納滿身的光輝凋落,他在戰場上很吃了幾次敗仗。

英國退出那場戰爭的時間相當早,可誰都知道那只是面子活,英國人的戰爭機器一直伴隨著戰爭激轉到1897年。戰後的第二年,即是1898年,霍雷肖.赫伯特.基欽納在恩圖曼鎮壓馬赫迪蘇丹軍,併成為蘇丹總督,阻止了法國在蘇丹的擴張,被英國王室封為子爵<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1902~1909年他在印度任職期間,重新組織起了幾年前受創慘重的英印殖民軍,並將總兵力擴大到百萬人規模。因此與印度總督寇松爵士發生分歧,導致總督的辭職。霍雷肖.赫伯特.基欽納本人也隨之不久一樣離開了印度,他擔任了一年的埃及總督,爵位晉升為伯爵。

1910年再次回到印度擔任英印軍總司令的基欽納一直就在印度工作到了現在,他在印度的根基也是非常非常深厚的,這前後15年的時間真的太長久了,印度總督的影響力和權威都沒有他來的廣大。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現在卻必須成為一隻‘替罪羔羊’,來讓民眾發洩自己的憤怒和驚懼,讓他們將對政府的矛頭轉向別的方向。

“我贊同懲罰基欽納元帥。加爾各答的慘敗,必須有人負責。我們必須給民眾一個交代!”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這樣的說著。

誰都明白基欽納有多麼的冤屈。英國民間的震動明顯不全全因為加爾各答會戰的失利,也不是隨後一連串的戰鬥失利,英*隊現在已經退出了整個北印度,只在靠著德干高原的自然地理狙擊者中國大軍的南下速度。可那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大英帝國先前在澳大利亞的失利,英國在上次戰爭中付出的代價,美國人已經慘淡的前景,奧匈和義大利數十萬人的損失,上百萬人的傷病。還有德國人在北方與俄羅斯人一場接著一場的拉鋸戰,一切的一切匯總起來都成為了民眾內心裡的恐懼,然後藉著印度的危局一下引爆了來……

周邊的英*政高層們都一陣沉默。就是英國陸軍的頭號boss倫約翰.登頓.平克斯通.弗倫奇元帥也沒有發出反駁。所有人都公認的一件事,現在必須為大英帝國承受的一連串失敗尋找一個替罪羊。就像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王國都已經更換了兩茬陸軍的最高指揮官,德國的威廉二世也將小毛奇打發到了後勤運輸管理上去了。英國也需要這樣的一個人存在,為英國政府吸引去民間的沉重壓力。

基欽納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而如果倫敦要尋找一個替罪羊,讓民眾的怒火找到了一個可宣洩的靶子,轉移民眾的注意力,減少政府的壓力,那麼還有比基欽納更適合的替罪羊嗎?

戰爭開始之後。澳大利亞淪陷的太快了,而且一開始就處於絕對的劣勢。再樂觀的人對於澳大利亞戰區也樂觀不起來的。所以英國上下對於澳大利亞戰區的英軍指揮官只有遺憾而沒有太多的憤怒。可是印度不一樣啊,印度有巨量的人力物力。基欽納還幾年前就組建起了一支百萬規模的軍隊,加爾各答會戰更是頂過了兩個月,這就像原時空中國抗戰中的淞滬會戰一樣,全國上下對這一戰都充斥著寄託。

整個英國民間可以接受印度的失去,但這必須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任務’在基欽納手裡完成的太快了。只是一年不到的時間,失去印度就已經步入了倒計時。

基欽納是英軍在印度的總負責人,英帝國在印度一連串的慘敗和失城陷地,他有著擺脫不了的關係。如果不是基欽納本身在英國陸軍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加上內閣和王室的多加維護的話。說不定他早就被調離英印軍總司令的崗位了。不管接替他的人是否有能力做的比他還好。

這一次,基欽納是沒有可能再逃脫一劫了!

丘吉爾的‘落井下石’後。連倫約翰.登頓.平克斯通.弗倫奇都沒有站出來為基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摔!這坑爹的遊戲

落楓流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