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二十四章 誰是‘可憐人?’,穿越1862,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節非常給力。《失落的皇冠》這部電影的主體情節是第二次東西戰爭,英國連戰連敗,不得已與中國暗中達成了停戰協議,簽署了讓大英帝國失去澳大利亞、印度的協議,丟失了日不落帝國的皇冠。在影片中,中英外交人員一連串的言辭交鋒,和中方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姿態,如果落在西方人眼中必會湧動起一股對中國的憤怒,可同樣的畫面落到中國觀眾的眼中,卻是一種另類的刺激。
——這是一種做惡霸的感覺。
在觀眾調查中,很多年輕的中國人紛紛表示,他們從英國人拍攝的影片中體會到了一種獨特的快感——中國方面的霸氣。
“英國人該是用怎樣的一種心情才會將中國塑造成這麼一副霸道的模樣,而他們自己的日不落帝國,軟弱無力的像一隻纖柔的少女……”
英國人看著影片中的中方談判人員,可能會恨得牙根發癢,恨不得用刀子把他戳死。可一樣的情節落在中國人自己眼中,卻有一種邪惡的‘快感’。
“如果英國現在與中國達成和平協定,英國就可以專心把注意力放到國內。放回到歐洲去。你們已經失去了印度和澳洲,還想失去加拿大嗎?
這場戰爭,歐洲之外的戰鬥已經可以結束了。你們真的有實力維持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戰鬥嗎?沒有了印度。沒有了幾億印度人口,大英帝國真的認為自己還是日不落帝國嗎?你們在歐洲本土都沒有佔據戰爭的上風。在無法使用殖民地資源的情況下,還要額外的花費力量維持自己在印度洋的存在。我個人認為,英國這樣極富有政治智慧的國家,能夠分辨清楚此時要做出怎麼的選擇,正確的選擇。”
中方外交人員在談判中那霸氣的姿態,和隨後電影裡澳大利亞、紐西蘭白人被叢集遷移的那慘不忍睹的畫面夾雜在一起,這種衝擊感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從沒有體驗過的。
中國人裡當然有一些腦缺會產生罪惡感,然後在報紙上或是網路上。大放厥詞。但更多地中國人卻覺得一報還一報,當年的‘我大清’被西洋大鼻子揍得有多狠啊,連原版的圓明園都被搶掠一空,接著一把火燒掉。現在中國強大了,搶劫英國人,這不是天經地義麼?
哦,是的。中國進攻澳洲,澳洲的白人抵抗激烈,卻是死了很多,再春秋筆法。你也要承認這個數字不少於100萬人。但英國大鼻子往中國賣白麵,又害了多少中國人呢?
想象那個時代要是沒有高祖,中國在滿清的統治下會變成什麼樣?奧斯曼帝國可是做了一個很好地詮釋的。就算是有著中國的大力支援。現在的奧斯曼與當年的奧斯曼也是兩個國家了。
中國很講面子,在中國人拍攝的那些戰爭電影中,中方的形象一直是‘正義’的。下南洋,戰中亞,奪澳洲,攻印度,全都披著一層‘保護國家邊疆安全’的大罩衣,而且影片中必須有憶苦思甜,把中國為什麼打沙俄、打英國。原因交代的清清楚楚。就算中國進攻北美,都要扯出老美歧視華人、反華排華。扯出修築老美東西大動脈時的無數華人勞工悲慘的血淚史,以標榜自我的正義。
所以中國國產戰爭大片中。你根本看不到蠻橫霸道的‘中方’。英國人的這部影片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國人內心的需要。
因為每一箇中國人都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從上小學就開始學習的中國歷史,上面很明確的羅列出了打朱明後期開始西方國家對中國一系列的侵略和窺視,羅列出了16/17世紀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對南洋華人的殘酷屠戮,並且特意點明19世紀的晚期,‘白人至上,餘皆劣、種’的種、族決定論和種、族、主義政策在西方的盛行。縱然美國沒有如原時空那樣推出《排華法案》,西方世界對黃、種人的歧視和排斥在第一次東西戰爭之前也依舊大有市場。
畢竟,那個時候的中國兩次對法戰爭和對俄戰爭的勝利,全都是小規模的戰鬥。雖然這其中第二次中俄戰爭的規模也不算小。能夠打贏了這些戰鬥,中國的實力已經得到了西方世界一定程度的承認。但是想靠這些戰鬥就擠進世界一流列強行列卻是不可能的。即便大多數的西方國家政府能夠看到中國這些年的工業化成果,政府承認,民眾也不這樣認為。然後19世紀末期歐洲流傳起的‘****論’等等史實,全都很詳細的出現在中國歷史教科書或供學生們研讀的歷史故事裡。
中國的教育就決定了中國人對於當年歷史的瞭解,決定了中國人的人生三觀。
所以,中國人不會因為英國人影片中對中方最惡性的描寫,就真的認為自己的祖國是最惡的,反而會有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