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劉慈欣中短篇小說集,套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方舟飛船都沒有找到帶有可居住行星的恆星。即使找到了,以大災難前一個世紀人類的宇航技術,連移民千分之一的人類都做不到。另一個設想是移居到地層深處,躲過太陽能量閃爍後再出來。這不過是拖長死亡的過程而已,大災難後地球的生態系統將被完全摧毀,養活不了人類的。
〃有一段時期,人們幾乎絕望了。但某位基因工程師的腦海中閃現了一個火花:如果把人類的體積縮小十億倍會怎麼樣?這樣人類社會的尺度也縮小了十億倍,只要有很微小的生態系統,消耗很微小的資源就可生存下來。很快全人類都意識到這是拯救人類文明惟一可行的辦法。這個設想是以兩項技術為基礎的,其一是基因工程,在修改人類基因後,人類將縮小至10微米左右,只相當於一個細胞大小,但其身體的結構完全不變。做到這點是完全可能的,人和細菌的基因本來就沒有太大的差別;另一項是奈米技術,這是一項在二十世紀就發展起來的技術,那時人們已經能造出細菌大小的發電機了,後來人們可以用奈米尺度造出從火箭到微波爐的一切裝置,只是那些奈米工程師做夢都不會想到他們的產品的最後用途。
〃培育第一批微人類似於克隆:從一個人類細胞中抽取全部遺傳資訊,然後培育出同主體一模一樣的微人,但其體積只是主體的十億分之二。以後他們就同宏人(微人對你們的稱呼,他們還把你們的時代叫宏紀元)一樣生育後代了。
“第一批微人的亮相極富戲劇性,有一天,大約是您的飛船啟航後一萬二千五百年吧,全球的電視上都出現了一個教室,教室中有三十個孩子在上課,畫面極其普通,孩子是普通的孩子,教室是普通的教室,看不出任何特別之處。但鏡頭拉開,人們發現這個教室是放在顯微鏡下拍攝的……”
“我想問,”先行者打斷最高執政官的話,“以微人這樣微小的大腦,能達到宏人的智力嗎?”
“那麼您認為我是個傻瓜了?鯨魚也並不比您聰明!智力不是由大腦的大小決定的,以微人大腦中在原於數目和它們的量子狀態的數目來說,其資訊處理能力是像宏人大腦一樣綽綽有餘的……嗯,您能請我們到那艘大飛船去轉轉嗎?”
“當然,很高興,可……怎麼去呢?”
“請等我們一會兒!”
於是,最高執政官跳上了半空中一個奇怪的飛行器,那飛行器就像一片帶螺旋槳的大羽毛。接著,廣場上的其他人也都爭著向那片“羽毛”上跳。這個社會好像完全沒有等級觀念,那些從人海中隨機跳上來的人肯定是普通平民,他們有老有少,但都像最高執政官姑娘一樣一身孩子氣,興奮地吵吵鬧鬧。這片“羽毛”卜很快擠滿了人,空中不斷出現新的“羽毛”,每片剛出現,就立刻擠滿了跳上來的人。最後,城市的天空中飄浮著幾百片載滿微人的“羽毛”,它們在最高執政官那片羽毛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向一個方向飛去。
先行者再次伏在那個透明半球上方,仔細地觀察著裡面的微城市。這一次,他能分辨出那些摩天大樓了,它們看上去像一片密密麻麻的直立的火柴棍。先行者窮極自己的目力,終於分辨了那些像羽毛的交通工具,它們像一杯清水中飄浮的細小的白色微粒,如果不是幾百片一群,根本無法分辨出來。憑肉眼看到人是不可能的。
在先行者影片眼鏡的左鏡片中,那由一個微人攝像師用小得無法想像的攝像機實況拍攝的畫面仍很清晰,現在那攝像師也在一片“羽毛”上。先行者發現,在微城市的交通中,碰撞是一件隨時都在發生的事。那群快速飛行的“羽毛”不時互相撞在一起,撞在空中飄浮的巨大塵粒上,甚至不時迎面撞到高聳的摩天大樓上!但飛行器和它的乘員都安然無恙,似乎沒有人去注意這種碰撞。其實這是個初中生都能理解的物理現象:物體的應度越小,整體強度就越高,兩輛腳踏車碰撞與兩艘萬噸輪碰撞的後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兩粒塵埃相撞,它們會毫無損傷。微世界的人們似乎都有金剛之軀,毫不擔心自己會受傷。當“羽毛”群飛過時,旁邊的摩天大樓上不時有人從窗中躍出,想跳上其中的一片,這並不總是能成功的,於是那人就從幾百米處開始了令先行者頭暈目眩的下墜,而那些下墜中的微人,還在神情自若地同經過的大樓窗子中的熟人打招呼!
“呀,您的眼睛像黑色的大海,好深好深,帶著深深的憂鬱呢!您的憂鬱罩住了我們的城市,您把它變成一個博物館了!嗚嗚嗚……”
最高執政官又傷心地哭了起來,別的人也都同她一起哭,任他們乘坐的“羽毛”在摩天大樓間撞來撞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