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螢窗小語 劉墉,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術表達力。

由此可知:我們天生有許多才能,只是在迫不得已時才去發掘,所以難顯現。假使我們

能如盲者對音樂,聾者對形色般地專注,自然能有驚人的表現。

盲與聾

許多人都會想,如果聾子跟瞎子在一起,應該是最好的了,因為聾子聽不到,瞎子看不

見,兩人在一塊則可以彼此彌補。但是事實卻大相徑庭;據盲啞學校的老師說,瞎子跟聾子

在一起的,幾乎沒有。因為聾者多半都啞,看到了卻說不出,瞎子聽到了說出來,聾子又聽

不見,兩者在一起,彼此毫無幫助。

由此可知,許多我們表面看來可以兩全其美的享,真正做起來,卻可能與理想相差甚

遠。

眼觀鼻,鼻觀心

我們學寫字的時候,常聽人說要“眼觀鼻,界觀心”,又講“執筆要手中能握蛋,且握

筆要有力,別人由後面乘其不備抽筆也抽不掉”,其實這幾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停留在表面,

而是有所比喻。“眼觀鼻,鼻觀心”是說要“氣靜神凝”。“手中握蛋”是講手指要靈活連

動,不可死死握拳。至於抓筆有力,則是指要力貫筆尖,鋒透紙背。如果只照表面的意思去

做,非但不可能寫好字,只怕還會變成鬥雞眼和僵硬的功夫架子呢!

生命的價值

西洋後期印象派大師梵高的畫,我想許多人都看過了。他那黃色熾熱的色彩和充滿律動

的線條,給予我們強烈的感受。梵高有著坎坷的境遇,雖然從二十六歲才正式走上畫家的途

徑,三十六歲就過世了,但是僅僅十年間卻留給我們許多不朽的作品,在藝術上的成就,較

之活了九十多歲的畢加索並不遜色。

由此可知,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那段時間中所建立的一切,這也就是王勃、

李賀,享年不過三十,卻能揚名千古的道理了。

釜底抽薪

小學課本里曾經有兩則故事,都是眾所熟知的。一個是講司馬光小時候跟許多孩子在花

園裡玩,”園子裡有個盛滿水的大缸,其中一個孩子不小心掉下去了,別的人都嚇得跑開,

只有司馬光趕快拿起一塊石頭把缸打破,救了那個掉在其中的小孩。另一則故事是父親把蘋

果放在地毯中間,問孩子們誰能不用東西夠,又不踏到地毯,而拿到蘋果。多數的孩子都徒

勞無功地想盡辦法伸手去拿,只有一個最聰明的,走過去把地毯捲起來,取得了蘋果。

由這兩個故事,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做許多事情,如果我們只注意目的,而不想過程,

只會揚湯止沸,而不知釜底抽薪,則終歸失敗。唯有能洞觀事理,從根本著手,打破溺我之

缸,翻卷阻我之毯,才能衝破險阻,獲得最後的成功。

塑制與雕刻

我有一次參觀水晶玻璃工廠,看見工人用金鋼砂輪,一條條刻磨著花紋,就奇怪地問為

什麼不在制模型時一併塑造,而費這麼大的力氣。

“我們早就想到了,但是先用模型塑造的花紋,總比不上後來一條條切磨出的光彩。”

工人口答。

做學問不也是如此嗎?學校裡塑造的,常不如進入社會中歷練所獲得的深刻。

吳道子與李思訓

吳道子和李思訓都是唐代著名的大畫家。據說玄宗有一次命他們兩個人同寫蜀道風景於

大同殿,吳道子寫嘉陵江三百多里山水,一天而就。李思訓卻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畫完。

許多人看到這則故事,都笑李思訓太差,而一心向往吳道子的境界。其實這只是表現方

法不同罷了,吳道子固然有才,如果力不足,也是徒然;李思訓速度雖慢,依然能成千古不

朽的作品。所花時間雖不同,價值是一樣的。這也就是李白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

神”,杜甫卻“借問別來太瘦生,總謂從前做詩苦”,而同樣享有詩壇最高地位的道理了。

樹大招風

當颱風過後,我們常可以看到高大的樹木被連根撥起,所以一到颱風季節,有大材的人

家就要修剪枝葉,以免樹大招風。

為人處世不也是如此嗎?我們既不能唯恐招風。而要更上一層樓,就應當時時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笑傲網路

蛇女

璇墨

捉鬼班長

旅遊巴士

無上皇尊

暖暖

官道紅塵

泰山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