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1部分,篡清(上),點絳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大隊又退回了漢城附近,準備度冬。倒是一封封續請大餉的電報不斷的向天津,向北京發過去。
而徐一凡有些成效。號稱冒死血戰,擊潰數萬叛匪之後,才救出了楊大人。現在楊士驤送回平壤壓驚,他地幾份奏摺送到了漢城。徐一凡也沒有當初幾日安定朝鮮地威風,只是叫苦,禁衛軍餉源不繼,亂賊也是越剿越多,一時只能謹守大同江附近。和維持南北一點點交通。盡力不讓亂事蔓延。但是也在奏摺裡面誇下海口,老佛爺明年萬壽之前,一定平定了這些麼魔小丑。為太后老佛爺萬壽賀!
地方不靖,作為邊臣,實在責任未了。聖諭一進恭領,一旦朝鮮這裡稍稍有眉目下來,立即起行,到京城請訓,漂洋過海,執行協和日本地使命去。
徐一凡的電報是在十一月下旬傳到的天津,再當日送北京。朝廷這次電諭回來很快,葉志超也再不敢向平壤封鎖訊息了,飛馬急送過去。
電諭煌煌,上稱朝鮮平靖關係藩國大事,請訓協和日本之事,可稍稍延後。徐一凡轉任朝鮮北路會剿大臣,務必要限期平定北朝鮮亂事!南路會剿大臣是葉志超,上諭也沒規定他們倆到底誰領導誰。
徐一凡數了數,現在他還是個布政使,底子就三品的本銜,但是大臣差使已經有四個了。南洋宣撫,禁衛軍練兵,對日協和,朝鮮北路會剿。按照這一年平均加兩個的速度,到時候他的稱呼可就又臭又長了…………
同電諭一起而來的還有李鴻章一封私信,開啟一看,就幾個字:“送歸楊蓮房!”老頭子看來是有點動了意氣,但是似乎也暫時決定認下這個眼前虧。徐一凡這麼膽大包天地人物,國朝二百來年沒見過,一時又不好扯破臉,只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