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三零八章 倒黴的平安,父可敵國,三戒大師,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後朱楨和傅友德商定,事不宜遲,大軍三天之後就啟程!
之所以能動身這麼快,當然是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
之前,朱楨和傅友德要全力進攻慶雲山,就已經把散佈在通遼、大寧等地的明軍各部,集結到慶州一帶了。
此次遠征共計動用十五萬大軍。其中包括申國公鄧鎮、定遠侯王弼、南雄侯趙庸、東川侯胡海、鶴慶侯張翼、雄武侯周武、懷遠侯曹興等部兵馬。
甚至連晉王朱棡的太原三護衛都在其中。除了留守慶州、通遼、大寧等要塞五萬部隊外,北伐明軍幾乎傾巢出動。
動用的馬匹更是多達四十五萬匹之巨!
因為要過沙漠、越戈壁、深入草原作戰,非但路途遙遠,而且根本沒有行車的道路,所以全軍沒有任何輜重部隊,而是效仿當年蒙古人遠征時一人三馬的配置。
一匹戰馬騎乘,另外兩匹馱馬負責馱運人馬的口糧,還有士兵的盔甲。
現在是盛夏時節,整天頂盔戴甲的騎馬,人非得脫水而死不可,所以除了警戒的遊騎斥候外,官兵們都只穿著單衣,把自己的盔甲裝進甲包,讓馱馬馱著,這樣還可以給戰馬減輕負擔。
但也幸好是牧草最旺盛的夏季,不用像冬天行軍那樣自帶草料。只需要給戰馬攜帶黑豆和黃豆之類的馬料豆即可。
這就大大減輕了行軍的負擔,讓長途行軍成為可能。
~~
朱楨和傅友德一共給遠征大軍準備了一個月的糧草。不是他們吝嗇,而是隻能帶這麼多。
按照明軍的規定,戰馬每天配給十升,大概七斤的馬料豆。士兵配給二斤四兩口糧,所以人馬一個月的口糧是小三百斤。
再加上士兵的盔甲裝備,差不多就是四百斤的重量。
而馬匹的負重能力,大概是自身體重的五分之一,如果超過這個限度,馬就會出現呼吸吃力,心跳過速,肌肉快速疲勞等情況。如果長時間超負荷負重,馬匹就會受傷甚至死亡。
蒙古馬雖然體型較小,但吃苦耐勞,負重能力一點不差,能馱兩百斤以內的物資長途奔走,所以兩匹馱馬也就是剛剛夠運一個月的糧草。
如果一個月後沒找到元軍,返程怎麼辦?那這兩匹可憐的馱馬,就只能充當士兵的口糧了……
不過好訊息是這次遠征的距離,比預想中要近很多。對善於長途奔襲的藍玉所部來說,一個月是很寬裕的,甚至足夠打個來回了。
~~
這次也幸虧招降了納哈出諸部,所獲牲畜超過百萬匹,這才能湊齊那三十萬匹馱馬。
不過這也讓各部吐血了,成年的馬匹基本被搜刮一空,各部的男丁,全都成了無馬的步兵。
朱楨要的就是這個目的,各部出降人心不穩,一個弄不好就會負氣遠走,甚至突然譁變,把他們的馬匹都收走,他們就哪兒也去不了了,只能老實在各自的牧場待著。
大軍也能放心遠征了。
除了馬匹之外,明軍還大量徵用了蒙古各部的牛羊,製成可以長期儲存的燻肉、肉乾、肉脯之類,作為副食配給遠征將士。素來重視後勤保障的六王爺,不能讓他的將士們光吃炒麵,喝涼水啊。
當然朱楨也不會白拿這些馬匹牛羊的,而是用鐵鍋、茶葉、布匹、藥材等生活必需品,跟各部交換的。
不過他一時拿不出那麼多物資來,只能先打白條了,好在他只是在納哈出一個人那裡信用破產,其餘蒙古人還是很相信他這位大名鼎鼎的楚海滇王,說話會算話的。
~~
大軍本來就處於戰爭狀態,所以在出徵前一天,基本就做好了開拔準備,只等明日發兵了!
這天下午,慶州以南,新修的平坦官道上,數千名騎兵押送著最後一批物資徐徐而至。
同行的還有晉王殿下,他將作為監軍參與此次遠征。
這讓老三十分開心,尤其是老四不能去,他就更開心了。一想到老四頂替他鎮守大寧,只能在後方乾著急,他就一陣陣的樂不可支。
但人和人的悲歡並不相通,一旁的平安就一直神情沮喪,看起來都快哭了。
那次押運糧草,帶著俘虜的北元定王奉王兩部,來到大寧後,他就一直賴著沒走。託關係找門子,想要留在前線,到戰場上再立新功。
結果幾天前遠征將領的名單公佈,他正過來倒過去看了八遍,也沒從軍帖上找到自己的名字。
禍不單行的是,此次啟程前,他又在晉王那裡看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