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部分,唐朝小地主,津股巡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葬其親,非不孝也,如此為何?無非是深思遠慮,以為厚葬其親反而成為親人之累,所以不為。”虞世南解釋說道:“上皇之聖德度越唐、虞,然厚葬上皇卻以秦漢為法,臣以為不值。”

“漢文、魏文不封不樹,陵中不藏金玉,以防人來盜墓,然依漢長陵禮制,其陵高九丈,外人看見丘壟如此巨大,怎麼會相信裡面沒有金玉,且上皇遺詔曰,其陵寢建造,務從儉約,陛下言務從隆厚,卻是違了上皇的初衷。”

“魏文帝曾言,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無有不發之墓,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乃不重痛哉,請陛下引以為戒,勿厚葬為盼。”

一些官員,紛紛附和起來,不管怎麼說,虞世南也是在為李淵考慮,所以李世民並沒有生氣,反而問道:“那依虞卿之見,應當如何?”

虞世南說道:“臣以為,若是陛下執意要建高陵,可以以漢文帝霸陵為例,既因山勢,雖不起墳,自然高敞,足顯宏偉,今可仿效,按照白虎通義,周禮古制,造建三丈之墳,明器所須,皆以瓦木,不得用金銀銅鐵,合於禮文,刻石於陵側,藏於宗廟,使後代子孫,並皆遵奉。”

“如此與常人之墳並無分別,上皇為開國之主,豈能如此簡陋。”

不等其他官員附和,李世民就明確表示反對,不願意採用虞世南的建議,即使知道厚葬容易引起盜墓的道理,但是玄武門之變,逼父退位,心中已經愧疚不安,現在再薄葬李淵,不說後人怎樣評論,就是自己那關,也過不去。

揮退虞世南,李世民問道:“諸卿,還有何建議?”

口中是在問眾人,眼睛卻看著房玄齡,不愧是倚重多年的股肱心腹,房玄齡心領神會,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若依漢長陵之制,的確過於宏侈,有違上皇本意,且歷時長久,倉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