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記錄,冬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淮陽王李道玄為中軍。加上前期已發的永安王李孝基、陝州總管於筠、內史侍郎唐儉,計約八萬大軍。
李淵見李世民排程有方,更加高興,將自己的坐騎、御馬特勒驃牽來,賜於李世民。這特勒驃乃西突厥所獻、乃萬里挑一的良駒,頭至尾長約一丈,蹄至脊高約八尺,且沒一根雜毛,色如紫霞。李世民乃愛馬之人,見了特勒驃大喜,辭別父皇及百官,翻身上馬,執鞭指點軍兵進發。
李世民醞釀出徵之時,天下形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王世充在洛陽稱帝后,河北的竇建德不甘落後,自立為王,建天子旌旗,山警入蹕。並依靠突厥,向唐領地大舉進攻。
竇建德也是隋末起義軍的一個名角。他原為貝州漳南人。少年時代就孔武有力,很講義氣。大業一年,郡守選拔勇武者為統領,竇建德當選,當一名小隊正。適值其友孫安祖也被縣令強召服役,安祖不從,被縣令鞭打,乃殺死縣令,投靠竇建德。
竇建德有心為自己留一條後路,於是招些逃兵、無業之人,交給孫安祖,對他說:
“文帝時,天下富庶,發兵百萬征討高麗,尚不能取勝,今餓殍遍地,百姓流離失所,皇上不恤民情,雖親自督戰遼東,又焉能取勝!大丈夫當立蓋世之功,死也死得其所。高雞泊廣大百里,蘆葦稠密,你帶這些人或打魚,或出泊擄掠豪富行商,足以自活。等天時到來,我再來找你,以立大功於天下!”
孫安祖家被水淹,妻子已餓死,已無後顧之憂,遂滿口答應,領人進了高雞泊。
竇建德為人俠義,名聲在外,當時常有小股義軍,在潼南一帶打家劫舍,卻從來無人擾害竇建德家。郡守以為竇建德交結賊徒,派兵將其全家老小,一併抓去殺掉。竇建德聞訊,即率手下人,脫離隋軍,投奔清河界起兵的高士達。後來竇建德又收編了孫安祖的部下,軍力逐漸擴大,多達數萬人。大業十二年,竇建德領兵打敗了隋涿郡通守郭絢,太僕卿楊義臣,軍威大振,於次年自立為長樂王,盤踞於河北一帶。
武德二年(619年)六月,竇建德攻陷滄州。八月,攻陷洺州、相州。九月,攻陷趙州。
十月,竇建德親率數萬大軍,直撲黎陽,斬殺李世勣驍將丘孝剛,繼而攻破城池,生擒淮安王李神通、李世勣父親李蓋、秘書丞魏徵、以及外嫁寓居黎陽的帝妹同安公主。
正在行軍中的李世民得此訊息,寢食不安,立即召集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商量。大家一致認為,大軍已發,回救淮安王、同安公主等人已來不及,必須儘快擊敗當前的大敵宋金剛、劉武周,否則,待竇建德生成大勢,情況更為不妙。
李世民思前想後,決定大軍直趨龍門,與宋金剛主力對陣,儘快殲滅之。
農曆十一月,正值隆冬,滴水成冰。大軍至黃河邊時,冬雲低垂,天氣突變,蒙古高原的寒流正卷著鵝毛大雪呼嘯而至,狂暴地掃蕩著黃河兩岸,陡峭土坡的短樹上,掛滿冰凌,天地被攪得灰濛濛、昏沉沉的。將士們幾乎睜不開眼,紛紛要求找避風的地方,安營紮寨,等天晴後再過河。
李世民未做答覆,帶著幾名衛士,親自下黃河勘探道路。李世民向河中心走了兩里路,河面上佈滿冰雪,昔日咆哮的黃河彷彿被凍僵了,靜靜地躺著與蒼茫的雪原連成一片,彷彿直達天邊。有惡劣的天氣做掩護,有堅硬的冰層作依託,真乃天賜我也!李世民毅然下令:“全軍人不歇息,馬不卸鞍,於黃昏時開始渡河,兵貴神速,天明時全部過完!”
天近黃昏,雪花變得更加冷森森的,八萬大軍踏著冰面,悄悄地向對岸運動。大車輾過堅硬的冰層,發出鏗鏗的聲音,李世民牽著特勒驃,親自在前方探路。將士們備受鼓舞,爭先恐後奔向河對岸。
第二天上午,風雪停息,雲開日出,在大龍門東北,汾水下游,太原至長安的咽喉要道——一個叫柏壁的地方,突然出現一大片龐大的兵營。周圍密佈槍刀,四下深藏鹿角,三面掘下陷坑,壁壘森嚴。
屯兵柏壁後,李世民幾次親率輕騎偵察,感覺敵軍勢大,若直接對陣,恐難以取勝。於是堅壁不出,分兵固守絳州和浩州,與大本營呈犄角之勢,迫使宋金剛屯兵城上,不敢前進。同時李世民又派出小股部隊,襲擊敵軍的後方運輸線。
當時黃河以東郡縣,錢糧皆被劉武周、宋金剛搶掠一空。百姓驚惶,或藏於深山,或聚入城堡。長途深入的唐軍也面臨後勤供應困難,徵不到糧食。李世民乃釋出教令,使輕騎遍處張貼,公告百姓,號召復業。
老百姓一向對秦王印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