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的季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2部分,地師,飄雪的季節,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適合步行漫遊,她很想陪著他一起從這條路走過,登上觀蘭臺。

所謂適合步行漫遊,當然絕不是一般人能走的,也就是他們這等高人才可自如穿行,遊方今日來到青城,自然就想從此路進山。

遊方下車後遠遠望了一眼景區大門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以及牌樓山門上那古意輕靈的飛簷,然後轉身揹著包朝側面走了,他沒買票。

李永雋所說的這條路在山環水抱、草木蔥蘢間迴旋,穿過前山景區曲曲折折到達後山深處,沿途也經過一些旅遊景點,但與開發好的旅遊線路完全不一樣,不是巡表面的地勢,而是沿地脈靈樞巧妙的過渡婉轉幽深而行。

若天籟有聲,靈樞可聞,這條看不見、平常人也無法行走的路,便是青城山意的天成曲譜。

遊方在山中穿行,進了前山風景區,有一次抬頭還看見上空有索道,他則是在索道下的絕壁深壑中穿行。沿路所見群峰環繞如天然城郭拱衛,長年青翠,據說青城山由此得名。

自古即有“青城天下幽”之說,行走山中無論是遠望還是近觀,只覺空翠四合、群峰疊嶂,空間的層次感以及角度移轉的變化堪稱神妙,遊方沿著山勢的靈樞脈絡穿行,儘管已踏遍千山萬水,行至此地,仍有變化紛繁卻又妙而不亂之賞嘆。

青城山是道家“第五洞天”,道教的發源地之一,今天仍然是一座道教名山,山中宮觀名勝極多,大多修建在靈樞薈萃之處,掩映於峰巒、溪谷、林木之中,與山勢巖泉一體。遊方在深山中曲曲折折行遊穿行,足跡彷彿也是蜿蜒於青城的獨特清流。

在山中漸行漸遠,漸行漸幽,並不是一味行走荒僻無人處,偶爾也穿出密林深壑,經過有宮觀或者村落的地方,遊方看似走的不緊不慢,但這一白天步行的距離不短啊。

從前山進入後山深處,山勢與水勢相融,亦諳合靈樞之妙,沿途有各種溪流、飛瀑、水潭、巖泉相伴,風聲與水聲相合,時而清越時而輕柔,不論遠望近觀、遠聞近聽,聲色幽情之美難以言述。

遊方在接近中午時分進入山中,這一路跋山涉水,穿行疊嶂四合,不知走了多久,漸漸的天已經黑了,山中昏暗,卻阻擋不了遊方的腳步。抬頭漸漸可見滿天的星斗,遠望是群峰輪廓,能聞遠處水流如絃動之聲。

夜色漸行漸深,看似已無路前行,一轉彎繞過峰巒下的絕壁,卻見微光稍亮,一片倒映著星空的水潭就似突然呈現。

時間已是子時,遊方就在潭邊的一株大樹下稍事休息,上方的幽谷中有一道飛泉沿傾斜的山石瀉落,水勢不緩不急,靜夜水聲如柔柔傾訴。樹下無星光,但潭水中的倒影點點閃爍,元神似也能感應到那水面中的斗轉星移玄妙。

遊方只定坐了一個時辰,然後又起身向著飛泉上的幽谷中走去,趁夜繼續趕往觀蘭臺。天色微明的時候,遠山後霞光升起,別有一番曼妙氣韻。由於群山的阻擋看不見日出,卻見沖天紅霞漫染,就似那一座座形態各異的群巒都披上了霓裝、對映著光芒。

遊方在攀登觀蘭臺,這條路兜了相當大的圈子,在山中曲曲折折也不知有多少婉轉,在觀蘭臺的半峰迴望,穿過大大小小山峰懷抱的幽谷,遠遠又可看見前山的老霄頂,風光情致之幽妙不可言。觀蘭臺朝幽谷這一面是絕壁,只有一條不可攀援的鑿巖小徑時斷時續,半掩在懸崖上的花叢中,遊方是從這條路上來的。

觀蘭臺並不在峰頂,它是靠近山頂處天然形成的一個平臺,面臨幽谷,而遠處的山峰形狀宛如秀美的蘭花盆景,故此而得名。疊陣派宗門道場所在雲蹤觀就依山勢建在觀蘭臺上,這個地方沒有普通的香客或遊人來,一般人也不可能走到這裡。

觀蘭臺的側後方,從半山腰繞過峰頂還有一條路能到達雲蹤觀,平常弟子往來以及運送日常起居物資都是走那條路,雖然也是山中野徑崎嶇難行,但是比遊方來的這條路可要好走太多了,疊嶂派弟子進進出出也不可能都像他這麼玩攀崖。

遊方從側面攀援到接近觀蘭臺的地方,所行之處已非峭壁,地勢漸緩,就算普通人也可以立足了,但他卻停下了腳步微微一皺眉,隨即眼神一亮又點頭微笑。

前方看不見路,卻有“群山”會簇,半山之中怎會有“群山”呢?其實只是一片山石與土丘,都在兩三米高下,生長著各種草木,還能聽見泉流之聲,卻看不見水流在何處。但以神念感應,或雄渾、或秀美、或險峻,就如環繞天際的青城群峰一般,地氣靈樞薈萃、悠遠而精微。

此地應該是在天然風景的基礎上人工煉就的,它與遊方打造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小公主靠選秀綜藝出圈

慕綿

大軍閥

幽雨

唐朝大齡剩女

羽外化仙

[周九良]摯愛

左岸不吃梨花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