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解縉,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巔峰,歲月神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平十策。

所謂太平十策,就是能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十個計策。他只是一個翰林,滿朝的六部尚書,御史大夫都不敢說的話,他說了。

先不說他的計策如何,他在書中有一條,直接觸怒了朱元璋。

他說,大明分封藩王,是天下肇禍之始。

就是說,朱元璋現在分封諸王,以後一定後患無窮。

他的預言是正確的,在今後的歲月裡不但有靖難篡位,而且龐大的龍子龍孫也成了這個國家的蛀蟲。

他有抱負,敢直言,有膽量,有遠見,有眼光。但是他低估了,朱元璋對於家人的偏袒程度。

歷史上就是因為這句話,他不但被打發回家繼續讀書,而且仕途屢遭挫折。

他的挫折更多源於他自身,不懂得官場的 法則,不懂得屈伸,不懂得低頭,不懂潛規則。

等建文登基之後,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抱負,他又跑到京城來求官。當年他得罪的人,直接給了他致命一擊。

當時解縉的母親去世,父親九十多歲。你這樣一個讀書人居然不在家照顧老父,跑來求官簡直就是不忠不孝。

對一個人最高等級的打擊,就是道德上的捆綁和譴責。哪怕是資訊爆炸的後世,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別有用心的指責別人,也是讓人身敗名裂的不二手段。

解縉的仕途完了,他成了大明官場中無足輕重,甚至讓人瞧不起的小人物。

但是隨即,經過了心志磨礪的解縉,迎來了人生巔峰。朱棣帶著大軍進城了,在方孝孺為首的讀書人不合作之後,朱棣迫切的需要一個有聲望的人,來幫助他。

解縉投靠了朱棣,相傳是他用華麗的文筆,幫助朱棣起草了登基詔。而且在很長時間內他都是朱棣的第一秘書,並且永樂初年所有的重大檔案,詔書,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短短五年之內,他從一個被人刻意冷落的邊緣人,成為朱棣的寵臣,編纂永樂大典這樣的 重任也落在他的肩上,而且還成為大明帝國當時的宣傳部長和文化部長。

甚至在朱棣對於傳位太子還是朱高煦之間有猶豫的時候,他親口說出一句話,看聖孫。(相傳當年朱棣有點喜歡朱高煦,然後解縉跟朱棣說,太子不但賢德,而且他兒子也不錯。)

這件事上再次看出他的情商低,自古以來君王的家事豈是一個臣子能摻和的。他不但摻和了皇帝的家事,還妄想做皇孫,就是後來一代狠人,把叔叔朱高煦當饅頭蒸的明宣宗的老師。

再後來他摻和到了太子和朱高煦之間,被後者狠狠的告狀,然後剝奪官身,關進錦衣衛的詔獄。

再然後,就是被錦衣衛指揮使紀綱,領會皇帝的意圖,把他活活的凍死了。

(以上都是水,但是很多年輕的 讀者未必對這個人物多瞭解,所以我才水的!)

“這個人,如果用好了會是手裡的一把寶劍。但估計,用他的時候 也要忍受他的低情商還有驕傲。”

朱允熥稍微琢磨一下,就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解縉這個愣頭青,是朱允熥性格的磨刀石。一個成熟的好皇帝,就要忍受並且容忍,甚至重用這些敢於直言的愣頭青。

“解大紳!”朱允熥笑道,“皇爺爺剛和我說完你是個愣頭青,讓我對你耐心點,你倒是先不耐煩了?”(字大紳)

被吳王點名說愣頭青,解縉頓時滿臉漲紅,大聲辯解道,“殿下,臣只是愛直言,怎麼就成愣頭青了?再說,陛下和殿下,私下說臣是愣頭青,有失仁德。”說完,驕傲的一扭頭,好像受了委屈似的。

這也能從側面看出明初文人的風骨,若是在我大清,怕是臣子會高呼萬歲,謝主子誇獎。

其實也更證明了,朱元璋對待這些青年才俊,是多麼寬容。

“你若不是愣頭青,咱大明朝就沒有愣頭青!”朱元璋哼了一聲,“解縉,你原是六品的翰林學士,可你屢次觸怒同僚上官,不懂為官之道。上次咱申斥你煌煌大言,本想讓你回家讀書。”

“可是咱有愛才之心,吳王年少,身邊缺一個記善書記官,你來當吧!”

果然,朱允熥在解縉的臉上,看到了不悅的表情。

翰林學士本來是天子近臣,相當於皇帝秘書處的一員。給藩王做書記,等於是掉了幾個檔次。解縉是些官迷的人,能高興才怪。

“怎麼?”朱允熥笑道,“你不樂意?”

“臣......”解縉剛想說不樂意,可是看到朱元璋凌厲的目光,頓時把其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