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部分,大明王朝1566,上訪不如上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水倒上了酒,雙手遞給楊金水,又給自己杯裡倒上了酒,端了起來:“這麼多年過來我也看空了。說句讓乾爹見怪的話,哪一天要是可以,我也願意斷了自己這條子孫根,隨公公到宮裡當差去。”
楊金水一愕:“怎麼可以這樣想!江南織造局這攤子事朝廷還得靠你。聽乾爹的,咱們過了這一坎,我向老祖宗說,給你請個正經的功名,管個鹽廠銅礦,好好幹下去,光宗耀祖。”
沈一石:“但願能有那一天。”
楊金水:“怎麼沒有那一天?我今天就給老祖宗上個本,把這件事從頭到尾說清楚。誰有功,誰有過,老祖宗心裡明白,皇上心裡也明白。咱們把糧賑了災,全為給萬歲爺挽回面子。可改稻為桑還得搞,怎麼搞,這團亂麻就讓他們扯去。我給你露個風,錦衣衛的人已經來了,事情會一件一件去查。改稻為桑要是被他們攪黃了,鄭泌昌、何茂才這兩個畜生,還有那個什麼高翰文、海瑞和王用汲,一個也跑不了!”
明朝的水陸兩驛都十分通達,但水有水驛,陸有陸驛。車馬走的都是陸驛,舟船才走水驛。可錦衣衛那四騎馬,卻是沿著新安江岸邊的河堤向這裡馳來。六月中旬的下晌,往年正是驕陽曬穗的時候,馬在流汗,人也在流汗。
恰好是一處江流的拐彎處,又有幾株大樹遮掩,從這裡已經能望到遠處的碼頭。
錦衣衛的頭兒勒住了馬,另外三個錦衣衛也勒住了馬。四頂尖頂斗笠下,四雙鷹一樣的眼立刻望向了碼頭的江面。
沈一石那幾十船糧食留在這裡已有幾天了,這時依然一字排開在江面上,桅杆上“織造局”的燈籠和“賑災”的招帖也還掛在那裡。更奇怪的是一袋袋糧仍然滿滿地裝
在船上。護船的兵卻沒了,只有一些衙役和船工懶懶地守在那裡。
四個人有些詫異,對望了一眼,又往岸上望去。
原來站在沿岸一線省裡派來護糧的兵也不見了,卻擺了十幾張桌子。每張桌子前像是都豎著一塊牌子,每張桌子後都坐著一個人,每人都是一手舉著傘,一手揮著扇,蔫蔫的,忒沒精神。
四個人又向岸邊的田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