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1部分,大唐軍魂,恐龍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突厥及其他族人被當作俘虜看管著,這讓這些年常受突厥人欺侮的夏外袍有揚眉吐氣的感覺。
蘇定芳和李業嗣帶著夏外袍進到李業詡的帥帳裡面來,李業詡已經大概知道了情況,不待幾人行禮,即上前問夏外袍道:“你們是漢人的後代?”
李業詡知道在西域一帶漢人的後代主要在原高昌今西州境內,西州到伊列河弓月城有千里之遙,到碎葉城則更遠,如今這樣一個幾百人的小部落,自稱是漢人的後代,還是從伊列河西面來投奔自己,有些不可想象。而且看這些人的面孔,臉上滿是滄桑之態,雖然與漢人有些相像,但已經略胡化了,衣著也有不小的差異,心裡有些疑惑。
夏外袍看上去與蘇定芳年齡相仿。長相也是如他的部落其他族人一般有胡化的傾向,但舉止禮儀上與漢人卻無二異。
“大將軍,!”夏外袍行了禮,他不知如何稱呼李業詡,只得用這自覺不會錯的稱謂,回李業詡的話道,“我們是先晉時候西域長史府屬下的漢兵後代…”
夏外袍的一口漢話還是地道的關中腔,這讓李業詡吃驚,他到唐後這些年,已經把後世的普通話都改成關中腔了,但自覺還是沒有眼前這位夏外袍講的地道。還有,夏外袍的話中還說他們是先晉即西晉西域長史府的守軍後代,這更讓李業詡驚訝的張大著嘴巴。
夏外袍所講的像一個離奇的故事一樣,讓李業詡這個穿越人都覺得有些難以想象,從西晉到唐,可是過去了三四百年時間了啊,竟然還有晉軍守衛西域計程車兵後代留存在這片土地上,難道這些人也都經歷了時空穿梭?!
李業詡對兩晉的歷史不太清楚,他只知道漢朝時候曾在西域設定都護府,卻不知道晉代也曾治理過西域,看來歷史知識懂得還是太少了。
“你與本將說說你們部落的情況,還有如何擒獲欲谷設的!”李業詡大感興趣,示意夏外袍在一旁坐下。
夏外袍略顯拘謹地在一邊坐下,蘇定芳和李業嗣分站在他的兩邊稍遠處。
被三位不一般氣勢的唐軍將領注視著,夏外袍稍稍的有些緊張,猛吸了幾口氣,即開始講來。
原來夏外袍是前晉時候西域長史府手下一名將領的後代。晉亡後,西域諸國也跟著作亂,侵佔漢人所居的地盤,當時西域長史府守兵還有近兩千人,而且那時候守衛西域的將士都是帶著家眷的,他們不知道前晉已經敗亡,還是以晉的名義頑強地在這裡堅守了多年,到後來,被西域一帶的烏孫、匈奴等諸勢力擊敗,守軍連同家眷四五千人,本來想東歸退回中原,但被匈奴人截斷歸路,只得向西逃亡,沿著伊列河向西,最遠曾到達波斯、大食一帶,人員也不斷地減少,到最後剩下不到千人,再也沒能力回中原,只好在碎葉以西這一帶繁衍生息,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迴歸中原的念頭。
早的時候,這些晉軍的將士和他們的家眷。都在自己的這個部落一樣的團體內婚配,但經過數代後,因怕同族性太強,也娶了一些面孔上類似漢人的女子為妻。
幾代人之後,面孔上慢慢地有些胡化了,這些漢人後代們,日常中一直行漢俗,說漢話,用漢字,堅持漢人的傳統,他們甚至有自己的私塾,有族中學問不錯的長者教習孩子們寫字唸書,這些繁衍出來的後代們,也一直牢牢記著他們父輩的囑咐,那就是要後代們想辦法回到中原去。
為了這個信念,也為了生存,那些老兵和他們的後代,及至後來的幾代人在西域各地流亡,頑強地生存下來,人口也慢慢地恢復,最多時候曾達到一千五百多人,但後來多次遭遇突厥人的襲擾,人口減少了,如今還有八百多人。
因訊息閉絕,上代以前,他們不知道中原一帶發生了什麼事,直到十幾年前,有胡商從長安回程經過碎葉城近時,才知道了中原的變故。還有如今大唐的大概情況。
知道漢人建立的大唐如今國勢如日中天,西域一帶有許多臣服於大唐的小國,也有許多往大唐而去的商人,夏外袍認為時機成熟,帶著他的族人,想趁這個時候返回中原。
作為頭人的夏外袍集合了全部的族人,從夷播海一帶順著山勢沿伊列河谷行走,踏上回家鄉的路,但被暴風雪所阻,只得在伊列河下游一帶暫時停留。
夏外袍說這些事的時候,眼中已經滿是淚水了,連李業詡聽了也有些動容,從先晉,也就是歷史上的西晉滅亡,到如今的大唐貞觀年間,已經有幾百年了,這些經過幾代有可能十幾代、幾十代繁衍的漢人後代們,還是沒有放棄他們回家鄉的信念,苦苦地堅持著,以自己是漢人的後代堅守著那一份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