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部分,金剛經說什麼,丁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你看,又回頭了!又是老問題,這個須菩提也同我們一樣,夠羅嗦的了!金剛經一開始,他就問佛這兩個問題,佛一路給他講吓來,講到了現在,他老哥是等於為我們問話,老師啊!我還沒有懂咧!他說一個學佛的人,剛剛要發大乘心,要想成佛,想明心見性悟道,“云何應住”呀?我的心定不了啊,怎麼住?住在那裡呀!“云何降伏其心”呀?我的思想煩惱多得很啊,怎麼把它降伏下去呢?還是這個老問題。你看,很滑稽吧!假使把它當一個劇本,不要當佛經看,這個演員夠羅嗦的了!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還是老話,不過這老話很不同啊!這個話裡頭有骨頭。當金剛經開始的時候,佛對須菩提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善護念”,“應如是住”。這裡答覆的不同了,他告訴須菩提,一個準備開始學佛,想求大徹大悟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當生如是心”。如是心是什麼心呢?這就是佛家講的發願,立一個志向,發願就是立志。立志做什麼?“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我要救世界上一切的眾生,那些在苦惱中的眾生我都要救,滅度他。

什麼叫滅度呢?使他離苦得樂,進入涅盤。所謂涅盤的境界,就是離苦得樂,滅度就是這個意思。你不要看到滅度兩個字,以為是把他砍頭殺了,那還得了!滅度就是涅盤兩個字的翻譯,是形容辭,走入了寂滅、清淨的境界;是回頭是岸那個岸。這個境界也就是離一切苦,得究竟的樂。要想學佛,第一個動機,就是要有這個心。

其次,“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事實上,你度了一切眾生,做了就做了,心裡頭並沒有說,我已經度了那麼多人了,如果有那種心理狀態就錯了。前天有一位同學告訴我,他媽媽生了他們十六個弟兄。我說這個老太太真偉大;但是儘管老太太生了十六個,最後走的時候,實無一可生者,還是等於沒有生嘛!怎麼樣一個人來,還是一個人走,對不對?每一個人都是光光的來,光光的走,來的時候很不高興,一出來還大哭一場,走的時候自己來不及哭了,別人幫他哭。更妙的是小孩子生出來就是抓,捏著拳頭抓。個個都想抓一把,抓了一輩子,抓到臨終沒辦法了,只好放手。普通一個人生就是這麼一個境界,做了一輩子的事業,生了一大堆的兒女,最後,實無一事可滅度者,一樣都帶不走。

佛說,由這個人生可以瞭解到,學佛的人發心度一切眾生,救了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心中一概不留,認為是應該做的事,這就是菩薩道,是菩薩發心。如果今天幫了人家一點的忙,心裡還念念不忘,還希望人家恭維一下,那就完了;不要說學佛不行,做人都不行。所以說,學佛的人,要這樣發心。

他說什麼理由呢?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修菩薩道的人,只要有一點自認崇高,自我的偉大,自覺了不起的話,他已經著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這樣的人,佛說,完了!“即非菩薩”,這個人夠不上是學佛的人,不是真正行菩薩道的人。中國文化也講大公無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救盡天下蒼生,心中不留一念,這樣才是大公無私,才是菩薩,否則,佛說即非菩薩。

然燈佛所得什麼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以者何?”這四個字就是說什麼理由?他告訴須菩提,你們天天想悟道,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我告訴你,沒有一法,沒有一個東西叫做道。大徹大悟就是悟到一個沒有東西,你覺得有一個法可學,有個道可得,你就錯了,你已經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悟道時候的偈子說: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一法,可以使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

佛問須菩提:當年我在然燈佛那裡開悟的時候,你想一想,我真的得到一個東西嗎?真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多大多小啊?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麼東西嘛?他說,你想想,我得到一個東西嗎?須菩提說:“不也。世尊。”須菩提很懇切的回答,據我所知,你悟道的時候,了無所得。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妻戀妓

使勁兒

鳳築鸞回

雪踏飛鴻

與名柯世界融合後我成了倒黴路人

沐沐青皆

盛寵第一邪妃

冰河紅葉

一覺醒來竹馬變成首富了

挫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