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部分,量子物理史話,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不確定性而有奇妙的增長。考試交白卷而依然拿到學分的機會仍舊是沒有的。你化成一團機率波直接穿過牆壁而走到房子外面,怎麼說呢,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機會是如此之低,以致你數盡了恆河沙,輪迴了億萬世,宇宙入滅而又涅槃了無數回,還是難得見到這種景象。
確實是這樣,電子是個幽靈就讓它去好了。只要我們日常所見的那個世界實實在在,這也就不會增添樂觀的世人太多的煩惱。可是薛定諤不這麼想,如果世界是建立在幽靈的基礎上,誰說世界本身不就是個幽靈呢?量子論玩的這種瞞天過海的把戲,是別想逃過他的眼睛的。
EPR出臺的時候,薛定諤大為高興,稱讚愛因斯坦“抓住了量子論的小辮子。”受此啟發,他在1935年也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為《量子力學的現狀》(Die gegenwartigeSituation in der Quantenmechanik),文中的口氣非常諷刺。總而言之,是和哥本哈根派誓不兩立的了。
在論文的第5節,薛定諤描述了那個常被視為惡夢的貓實驗。好,哥本哈根派說,沒有測量之前,一個粒子的狀態模糊不清,處於各種可能性的混合疊加,是吧?比如一個放射性原子,它何時衰變是完全機率性的。只要沒有觀察,它便處於衰變/不衰變的疊加狀態中,只有確實地測量了,它才隨機選擇一種狀態而出現。
好得很,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